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河南各地依托自身資源優勢,選擇富民產業、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致富。
今天,在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老應村的花茶加工車間,村民們在為一筆20萬的菊花茶訂單忙碌著。
2021年,村里整理土地,老應村用150多畝荒地,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金絲皇菊和貢菊,每畝收益在三千元以上。
漯河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老應村村民 楊貴香:一年掙個五六千塊錢。單子也多了,我們自己也多掙點錢。
怎樣更好地提升附加值,去年村里上馬加工車間,經過分揀、包裝后,制作成花茶禮盒出售,一下增值了兩倍多。
漯河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老應村黨支部書記 應朋偉:(去年)合作社菊花這一項收入都是18萬元。種植面積擴大到今年的200多畝,預計能為村集體經濟再帶來10萬以上的收入。
在特色產業發展中,漯河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實施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推動流轉土地2萬多畝,培育了12家田園綜合體,發展大棚西瓜、農業生態園等項目,目前,示范區村集體經濟規模突破2500萬元、帶動農民人均年增收近千元。
推進鄉村振興,河南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如今,開封通許縣陳莊村的水果西紅柿已經成熟,今天,駐村第一書記與京東電商平臺簽訂綠色蔬菜購銷協議,實行網上銷售,訂單發貨。
開封市通許縣陳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周潤華:像我們這種擁有國家綠色食品證的番茄,一般在外邊超市 會賣到幾十塊錢一斤,通過電商銷售使我們菜農豐盈的菜籃子變成了鼓鼓的錢袋子。
通許縣馮莊鄉指導各村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富農產業,種植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使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開封市通許縣馮莊鄉黨委書記 祁衛強:目前已形成水果西紅柿陽光玫瑰香菇雜果種植基地,人均(收入)達到了19875元。
2022年,河南著力培養優勢特色農業,做大做強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了6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80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今年,將繼續做強特色農業,積極發展冷鏈食品、休閑食品和特色功能食品,大力發展預制菜。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 孫巍峰: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我省立足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造“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因地制宜支持設施瓜菜發展,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730-28713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詹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