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廣視融媒訊】(通訊員 王付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已成千古佳句,但走進汝南縣古塔街道卻是另一番景象:藍天白云下,青苗綠樹間,小麥已經抽穗,油菜花迎風招展,引來蜜蜂辛勤采蜜忙;果樹一片碧綠,桃花含苞待放。
“原來種瓜都是在大田里,經過技術人員指導,現在我們把甜瓜種到了溫棚里,用繩吊起來,即通風又透光,產量不但增加很多,而且非常好管理。”近日,在四季豐合作社,20多畝拱棚內,10多名群眾在溫棚內忙碌著,綠油油的富硒甜瓜苗已經開始定植,看到眼前的忙碌景象,四季豐合作社理事長曹志軍談到技術指導帶來的好處非常感慨。
如今,古塔街道以農技推廣服務為抓手,逐步提高農業生產方式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和組織化水平,探索提升農業資源率、勞動生產率、投入產出率和提供農技推廣服務的新途徑,啟動了農業發展的“新引擎”。
民營農業科技示范園逐步發展壯大,在富成葡萄種植合作社、董艷啟獼猴桃種植合作社、果園廣明葡萄種植合作社、老任葡萄采摘園、四季豐合作社引領帶動下,古塔街道規模種植葡萄、獼猴桃、黃金梨等特色種植產業新增種植面積已達到600多畝,群眾年畝均收入達到1萬多元。尤其是在范胡村在四季豐合作社,種植的溫棚富硒“賽哈密”甜瓜色白、肉紅、甜度高,上市后非常受消費者喜愛,每斤價格達到了6元以上。
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成為新常態。過去,南蔗北移過去是不能想象的事,在技術人員的探索下,古塔街道采取施肥、控水、地膜覆蓋相結合,成功把甘蔗引進到了河南本地種植,畝產值1萬多元。今年開春在汝河和臻頭河沿岸有意向種植甘蔗的農戶達到了30多戶。地膜覆蓋優質花生是街道的一大優勢種植業,去年街道種植花生13200畝,在陰雨連綿的情況下,經過技術指導,街道地膜覆蓋花生比傳統的花生種植提前收獲,獲得了較好收益,畝均收入達到1600 元,畝產值比傳統種植花生提高了20%。同時通過農業技術的支撐作用,引導群眾規模發展花生,實現了南部6個村優質花生種植全覆蓋。
基礎設施建設助推了農業可持續發展。針對生態環境惡化和綠色無公害的要求,古塔街道結合脫貧攻堅“十項工程”,積極開展農業基礎建設,開展聯合科技攻關和新技術推廣,組織實施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節水灌溉等建設項目,建成了一大批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示范樣板,農業基礎逐漸鞏固。街道開展了土地深耕項目,在開龔公路以東,高速公路以南、臻頭河以北合圍區域申報熊灣、范胡、汪莊、屈莊4個村的土地深耕項目1萬畝。通過土地深耕改善土壤結構,挖掘農業增產潛力,持續保持精耕細作、科學種田水平較高的優勢,實現土地效益、質量、數量的同步提高。在土地土地托管項目進行中,依托天順農業高新技術專業合作社帶動,采取土地托管模式,流轉土地1000畝,實現土地集中耕種和管理,立足打造高標準農業種植區。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說到嘴上,還要落實在行動中,在推進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今后我們將以農業科技和信息服務為支撐,在調結構、提品質上下功夫,通過建立強大的技術支撐和農技推廣網絡,把分散性、品種多、種養方式多的農業融合發展,讓農村得到振興,讓群眾得到高收益。”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冬介紹說。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0-20924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