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馬軍領 李京帆 通訊員 賀永明
春爭日,夏爭時,五黃六月爭回摟。連日來,正陽縣各地搶抓土壤墑情良好有利時機,爭分奪秒依托新型智能化農機播種秋作物,為新一輪糧食穩產增收筑牢根基,田間地頭忙碌的身影、轟鳴的機械聲交織成一曲火熱的“夏種交響曲”。
5月26日,在正陽縣清源街道樂堂村,當地農戶正搶抓農時,利用新型的智能化花生播種機,起壟種植花生,種植過程中,旋耕、起壟、施肥、播種、鎮壓等多項工序一氣呵成,顯著提高了花生播種的質量、效率,減少了人工勞動程度。農戶馬佰利告訴記者,這種新型播種機,一個小時可播種六到七畝,且種植、施肥均勻、密而不擠、疏而不空,能有效提高作物產量。
“這種播種機是先起壟后播種,肥料在前面,種子在后面,出苗比較齊,苗比較壯,化肥利用率優勢比較高,這是最新款的一種播種機了。”正陽縣清源街道樂堂村農戶馬佰利說。
馬佰利是一位頭腦靈活的新農民,近幾年,他承包了300多畝土地,并聯合同村10余戶有農機的農戶成立了合作社,在保證完成自家的耕種需求外,還帶領社員對外承接農機作業訂單,提高大家的收入。馬佰利做事認真、細致,深受附近群眾信任,大家都愿意把地交給他來種。隨著麥收進入尾聲,這幾天他每天輾轉于不同地塊,從早忙到晚,有時連頓囫圇飯都顧不上吃,但依舊干勁十足。
“現在出來給人家播種,干就得給人家干好,每個角角落落,下種量、深淺,播種量大小都得弄好、搞好。前兩天下的雨,墑情正好,早上有時候三四點起來,晚上弄到十一點、十二點才收工,比較幸苦,待抓緊時間種。”正陽縣清源街道樂堂村農戶馬佰利說。
新型智能化農機的廣泛應用,不僅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縮短了夏收夏種時間,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大幅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清源街道樂堂村的農戶馬國宇把種子、肥料運到地頭,交給合作社,使用新型的智能化花生播種機播種,自己當起了省心又省力的“甩手掌柜”。
“咱現在的群眾都喜歡用大型機器,第一它這個播種質量高,第二速度快。”正陽縣清源街道樂堂農戶馬國宇說。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機現代化,近年來,正陽縣依托全縣158家農機合作社,大力推動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高效化,在今年“三夏”生產中,7000多臺小麥收獲機齊上陣集中作業,麥收時間較往年縮短兩天,夏種進度和質量明顯提升,一粒粒秋季農作物種子的落地生根,不僅播下了豐收的希望,更描繪出正陽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圖景。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3-35541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