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廣視網訊:通訊員 晶晶 張永生 呂航)“韓支書,我們家房子今天澆頂,邀請您來吃中午飯!”前不久,正在煙田給煙葉澆水的韓國富被一通電話打斷工作。事情還得從泌陽縣官莊鎮那起遠近聞名的宅基地糾紛說起。
2000年朱某與官莊道班互換了土地, 2002年縣政府給朱家頒發了土地使用證。王某家的建筑用地是1993年經鄉政府、村委、小組同意劃批的官莊道班南墻外的一處空場。1997年縣政府給王家頒發了土地使用證。朱家大門朝南,王家大門朝西,兩家的出路正好重疊,大概有2分地。就因為這2分地,兩家都堅持歸自己所有,從而引發了矛盾糾紛,對簿公堂,官司一打就是十年。2009年,市政府經過調查后,撤銷了朱某的土地使用證。雖然判決下來了,但是矛盾沒有得到解決,朱某因不服判決,便踏上了漫長的上訪路。
韓國富多方協調,采取靈活的迂回方式,在雙方都同意情況下,把爭議土地轉賣給第三人,一起長達14年的信訪積案平穩化解了。
“民生工作無小事”。 這就是泌陽縣各級人大代表們積極探索建立社會矛盾化解的新格局,構建社會矛盾化解的新機制,形成社會矛盾化解的新模式,實現社會矛盾化解工作的新跨越。截至目前,全縣共化解矛盾糾紛2638件,重大刑事民事案件19件。
新格局——社會整體聯動
泌陽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矛盾誘發因素多、維穩任務重。泌陽縣堅持縣鄉為主,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統一渠道、各司其職的原則,健全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綜治、維穩、信訪、公安、司法行政部門和法院共同參與的縣、鄉、村、組四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平臺,同時,實行縣主要領導帶頭包案,明確“最復雜、最難的矛盾,由縣領導親自帶頭包案”。對重點矛盾統一以文件的形式報縣主要領導簽批分工,按照緊急、危害程度,由相應的縣領導包案處理。對重大矛盾調處做到必須保證包案領導和重點矛盾當事人見面溝通、矛盾處理方案“定人員、定責任、定期限”、責任部門和協同部門進行業務保障,確保重大社會矛盾能夠實現“有人管事、協同辦事、限期辦結”。
新機制——重在源頭預防
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變“事后化解”為“源頭預防”。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完善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和《泌陽縣完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實施細則》,建立了定期排查、分級調處、歸口辦理、臺賬銷號、協調督辦、依法終結、責任追究等工作機制,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項目、事項實施的前置程序,力爭將各類不穩定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和初始階段。
建立定期排查機制,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堅持鄉鎮街道定期組織開展一次矛盾糾紛集中排查調處活動,及時掛牌交辦重大矛盾糾紛。同時,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牽頭負責,及時解決疑難復雜問題。
建立領導接訪機制,變“被動受訪”為“主動接訪”。縣委、縣政府每周確定一名黨政領導利用一天時間集中接待來訪群眾,暢通了群眾訴求表達渠道。
建立聯合調處機制,變“各自為陣”為“整體聯動”。全縣實行政法部門領導干部接訪下訪約訪制度,推行“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的聯合接訪、綜合調處機制。對涉及多個部門的及時抽調相關部門組成工作組聯動調處。
建立督辦查究機制,變“督促調處”為“主動作為”。對排查出來的重大疑難矛盾糾紛,由領導包案督辦,部門牽頭承辦,督查部門跟蹤落實,發現問題查究責任,直至辦結。
新模式——尊重群眾首創精神
按照平安建設人人參與的工作理念,泌陽縣積極引導各種力量參與到人民調解之中,成立“鄉賢之家”招賢納士抓民調。盤古鄉立足當地實際,把在村里有一定群眾基礎和威信名望,為人公道正派的賢能人士聘為人民調解員,成立了“鄉賢調解之家”,有效化解了一大批民間疑難糾紛。
針對已經處理結束,但上訪人不同意處理意見,案件辦結不了、又重復上訪的信訪事項,泌陽縣推行了評審會商制度。參與評審會商的不僅有相關責任單位、信訪督查專員、信訪局黨組成員,還聘請了7名知名度高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擔任特邀評審員,對案件辦結不了的棘手問題進行面對面公開評審。
今年縣人大常委會還在全縣各鄉鎮推廣人大代表信訪聽證會制度模式,聽證過程全程錄像錄音,首先由矛盾糾紛雙方陳述各自的意見和理由,讓大家理清矛盾糾紛的來龍去脈。然后參會人員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最后,矛盾雙方當事人離場,一般到隔壁房間通過觀看錄像,與會人員開始表決。這樣既避免參會人員與矛盾糾紛當事人情面問題,又讓矛盾當事人看清是非。泰山鎮會河村鄭莊三組董玉峰、段聚業兩家曾因為宅場糾紛問題,上訪一度大打出手,縣人大代表、泰山鎮會河村支部書記劉彥恒采取人大代表信訪聽證會制度,組織縣人大代表趙明懷、王清海,鄉人大代表苗大勇、郭騰根,部分群眾代表,鄉村干部召開依法聽證會,反復商討解決問題的意見,最終達成協調,董家補償段家9000元占地款,徹底解決這一惡性糾紛。
新跨越——完善網格責任制
在全縣354個網格落實矛盾排查化解網格責任制、網格長負責制,并按照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處前,調解走在激化前的“三個超前”機制,強化網格矛盾化解工作的及時性。進一步細化對網格指導力量、基礎力量、專職力量、社會力量等四支隊伍的管理,同時強化社會服務管理中心的指揮協調功能,加強對基層網格的指導、協調、監督和保障,理順工作機制、提升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網格員與群眾的聯系緊密度,加強鎮街、社區與群眾的溝通與聯系,保障信息排查、處理、反饋工作及時有效。其中,王店鎮以網格化信息平臺為依托,及時有效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僅2015年至今,就成功調處網格內矛盾糾紛30余起。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4-2026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