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運海
科技改變世界,遙感走進生活。8月31日,省自然資源廳在鄭州舉辦“河南一號”衛星成果推介會,提出打造“‘河南一號’+”應用模式,逐步形成公眾共享的“影像服務生態圈”,讓遙感智能成果惠及更多領域。
“河南一號”衛星去年8月1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并與108顆衛星組成的“吉林一號”星座組網運行,結合自然資源部常態化向我省推送信息的20顆國家高分、資源等系列公益衛星,形成了保障我省需求的“1+108+20”顆衛星對地觀測體系。
“河南一號”運行一年多來,以“高頻、高清、高質、高效”的特點,用數據說話、憑數據決策、以數據賦能,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自然資源領域,我省利用“河南一號”等衛星影像成果,保障了穩定耕地及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監測等10多項工作的開展,涵蓋了耕地保護、生態修復、礦山監管、執法督察等主要業務領域。
在相關行業中,“河南一號”衛星支撐保障了全省生態環境監測、黃河流域生態破壞問題排查整治、“河長制”河湖動態遙感監測、農業保險遙感評價、應急管理、森林防火等重點工作。特別是當森林火災、洪澇災害、地質災害等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提供實時精準、安全可靠的全時段、全天候、全方位的靜態、動態影像和災害現場實景三維模型等重要地理信息,為各級政府、各行業及時有效地科學研判、正確決策、指揮調度、應急行動起著重要的服務保障作用。
把數據優勢轉為發展勝勢,關鍵在于推動數據成果轉化應用,挖掘和釋放數據綜合效能。為此,拓展服務陣地、推動“河南一號”衛星深度應用勢在必行,尤其需要走進群眾生活,惠及大眾。
根據規劃,我省將全面推進自然資源衛星應用體系建設,建立自然資源衛星應用市級中心、縣級節點,打通省、市、縣遙感應用鏈條。加強遙感影像統籌,推進市縣在影像處理、應用服務、技術創新等方面協同發展,提升全省整體遙感應用能力,讓“河南一號”成果釋放更大價值。
在其他領域和地區,一方面,我省將增進與高校、企業、研究院所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手段,建立完善全省遙感智能解譯樣本庫,完善遙感解譯分類和變化監測產品體系,構建遙感智能分析與應用平臺,不斷提升數據資源應用價值。另一方面,我省將加強“河南一號”在各地區、各部門和各行業、各企業的發展融合,拓展“‘河南一號’+”數據應用服務場景,提升遙感應用產業化規模,找到轉型升級新路徑,為河南省數字經濟建設提供強勁動能和數治支撐。
為更好、更方便向全省共享“河南一號”衛星影像產品,當天,我省自主研發的河南省自然資源衛星應用云服務系統上線。這一服務系統面向全省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遙感數據資源查詢申請、共享分發等服務。社會公眾不需要登錄,就能上網查詢有關數據。對平臺上公開展示的內容,社會公眾也可以免費使用。
省遙感測繪院院長張向軍表示,未來,將進一步豐富“河南一號”衛星應用場景,打造“‘河南一號’+”應用模式,不斷拓展遙感衛星在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智慧農業、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行業的應用深度和廣度。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733-29899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