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畢可 通訊員 陸若希 姚娜
一、貼敷一年四季都可以做,為什么選擇冬病夏治“三伏貼”?
三伏貼蘊含著“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的中醫思維。
“冬病”是指某些冬季易發作、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于機體素來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等。
“夏治”則是利用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又有助于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冬季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貼的效果因人而異,還需結合患者體質、病情及貼敷方法等因素綜合評估。
二、為什么三伏貼要貼三到五年才有效果?
具體要看疾病的種類、病情來進行判斷,有部分慢性疾病需要連續性的治療,免疫力的修復可能也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
三伏貼的貼敷年限因人而異,受病情輕重、個體體質、貼敷效果、年齡因素、生活習慣等影響。
1.病情輕重:病情較輕者,可能貼敷1-2年就能有明顯改善;病情較重,則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久。
2.個體體質:體質較好、對藥物吸收能力強的,一般2-3年可見效;體質較弱、吸收差的,可能需要4-5年。
3.貼敷效果:如果每年貼敷后癥狀有顯著緩解,可能3年左右即可。
4.年齡因素:兒童新陳代謝旺盛,貼敷起效相對較快,可能2-3年;中老年人則可能需要3-5年。
5.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等,有助于縮短貼敷年限,反之則可能延長。
三、為什么兒童尤其適合進行穴位貼敷?
1.小兒臟腑嬌嫩,不耐寒熱的驟然變化,同時也不宜承受藥物長時間對臟腑尤其是對胃腸道的刺激。
2.小兒給藥困難,尤其是內服藥,給一口吐半口,療效可能會打折,而且小兒看病、吃藥的時候心情不好,看見醫生就怕,打針的時候啼哭,也會有影響。
四、哪些疾病可以冬病夏治?
1.呼吸系統: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復感冒等。
2.風濕免疫:關節、肢體、疼痛、發涼、風濕性關節炎等。
3.骨關節: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
4.消化系統: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
5.耳鼻喉: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6.兒科:哮喘、咳嗽、支氣管炎、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等。
7.婦科:慢性盆腔炎、痛經、經行泄瀉、不孕癥等。
五、貼敷時間
第一貼(夏至貼):6月21日-6月30日
第二貼(伏前加強貼):7月01日-7月10日
第三貼(初伏貼):7月11日-7月20日
第四貼(中伏貼):7月21日-7月30日
第五貼(閏中伏貼):7月31日-8月09日
第六貼(末伏貼):8月10日-8月19日
第七貼(伏后加強貼):8月20日-8月29日
六、是“一貼了事”嗎?
三伏貼貼敷期間,從衣、食、住、行等保養陽氣的方方面面都要注意。
貼三伏貼后不能貪涼,不能對著空調吹。
在飲食上,貼敷期要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蝦蟹類海鮮。
貼藥當天不能游泳,4至6個小時內不要洗冷水澡,對于殘留在皮膚上的藥,只可以用清水洗滌,不宜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另外由于很多疾病要在頸背部、腹部、腰部、腿部貼敷,建議女性穿深色、較寬松的衣服,避免藥膏弄臟衣服。
體弱、久病者用藥量不宜過大,貼敷時間不宜過長;如果貼后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應立即取下藥膏,不要抓撓,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七、兒童貼敷三伏貼,有什么注意事項?
1.單次貼敷時間不宜過長(貼敷時間因人而異,兒童或幼兒應縮短時間,貼0.5-2小時)。貼后皮膚有發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以能耐受為度。
2.貼敷時要固定好藥物,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因藥物脫落而導致敷藥時間不夠,影響療效,特別是兒童,喜歡運動或者出汗較多,在醫院一般會給孩子用醫用膠帶進行固定,家長離院后也要記得觀察孩子三伏貼,如果出現貼離皮膚或者掉落,要及時固定。
3.貼敷后盡量減少在溫度過低的空調環境下的逗留時間,避免皮膚毛孔遇冷后收縮,影響藥物的滲入。
4.藥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輕輕吸干。不宜搓、抓、撓貼敷部位,以免損傷皮膚而致感染。
5.取下藥貼后,觀察局部皮膚反應情況,貼敷后局部皮膚的輕度瘙癢、灼熱感、小水泡,紅、腫、熱、痛,多為藥物正常反應,不必驚慌。
八、三伏天還有哪些適合進行的治療方式?
在三伏天,除了三伏貼外,還有推拿、艾灸、拔罐、針灸、刮痧、中藥足浴以及各類膏方和食療等一系列治療方式,對一些慢性病或者有宿疾的患者均有明顯的好處。
三伏曬,曬哪里?怎么曬?
其實主要是曬背,直接作用督脈和膀胱經,而不是用臉去對著日頭。盡量不要站著曬,最好是坐著。因為氣血大升,久站容易暈倒。
不要餓著去曬,反而傷人。六分飽,休息些時間后再曬。也沒有必要整個完全暴曬在日頭中,可以找一張靠背椅,反坐,也就是前胸貼靠椅,背朝外,如果能做到恰恰好只是把背置曬于日頭下,最好。
可以邊曬邊按走向搓周身經絡。真正身體有濕寒的人,初曬時,根本就不會覺得伏天的太陽滾燙,如果你穿一雙拖鞋,拖鞋都已經燙了,背后都還沒有什么感覺,只不過是感到身體一直在流汗而已。因為身體氣血上漲,修復會很快。不要曬后喝冷飲,以及馬上沖澡和吹冷風。
年紀太大的人、臟器虛弱的、血壓平時就高的,不能選擇這個伏天曬,可以選擇逢晴曬。這種方法是這樣的,在三伏當天的特定時間(9點-11點是巳時,中午11點-1點是午時、1點-3點是未時)赤身在烈日中曬太陽。三伏這幾天做足日光浴,不但能祛陳年痼疾,也可醫新病。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889-35720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