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8月16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很有前途的治療細菌性皮膚感染的新方法。在最近發表于《自然》雜志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的新見解,或將帶來治療細菌感染和皮膚傷口的新療法。
傳統上,研究人員認為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都負責清除皮膚上受感染部位的細菌。當這些細胞協同工作時,它們就成了免疫系統在人體內的第一道防線。
然而,新的研究表明,單核細胞本身就能夠促進傷口更快地愈合。單核細胞通過調節傷口修復過程中的瘦素水平和血管生長來幫助愈合。它們還會產生生長激素釋放素,這是一種幫助傷口更有效愈合的激素。
胃饑餓素是胃在饑餓時產生的一種激素;瘦素則是在吃了飯感覺飽之后由脂肪細胞產生的激素。長期以來,這兩種激素之間的平衡一直被認為是新陳代謝和飲食的關鍵,但人們一直不知道其與免疫機制和組織修復之間的聯系。
使用活體顯微鏡觀察,研究人員能夠在動物原型中可視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免疫反應。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于健康人體皮膚或鼻子上的細菌,可能是與皮膚和組織感染有關的各種疾病的催化劑,如膿腫或癤子。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細菌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感染,如肺炎和心內膜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后,身體會召集有用的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清除細菌,而單核細胞幫助修復組織。在沒有單核細胞的情況下,瘦素增加,導致感染時血管生長,其結果可能是延遲愈合和留下疤痕。相反,單核細胞會在感染部位釋放胃饑餓素,阻止瘦素驅動的血管過度生長,從而促進組織修復。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提升了單核細胞在傷口修復中的作用,挑戰了目前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清除細菌的觀點,表明了一種范式轉變,為在免疫學和微生物學領域引入代謝激素(胃饑餓素和瘦素)打開了大門。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08-27740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