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腦健康問題正成為困擾越來越多人的“隱形殺手”。7月22日是“世界腦健康日”,今年的主題為“全生命周期的腦健康”。專家指出,腦健康是反映人體是否健康的重要標志,想要維護大腦健康,控制危險因素、定期給大腦做個體檢很重要。
想說但是說不出來,要及時就醫
22日,南京鼓樓醫院舉辦了世界腦健康日義診活動。記者在現場看到,當天上午前來咨詢的市民排起長隊,其中不少是中老年人。68歲的賀奶奶告訴記者,“我主要是想咨詢為啥最近總記不住事,擔心會不會是癡呆,很怕拖累孩子。”
“老年人年紀大了,血壓、血糖、血脂等方面出現問題,都會是影響腦健康的高危因素。”該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徐運介紹,“腦不健康”具體可能表現為焦慮、失眠、癲癇、帕金森、腦卒中、認知障礙等疾病。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例,在專家看來,該病其實是一個連續性過程,從臨床前沒有癥狀到出現臨床癥狀其實給過患者很多機會,但不少人會忽略這些變化。
“如果出現了與記憶相關的異常表現特別是記憶力的減退,或像是口吃一樣有時候想表達卻無法表達出來等情況就應到醫院進行檢查,及時治療。”徐運提醒,如果家中有已發現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也可能會提高患病的概率。
長期刷短視頻,可能導致反應變慢
“社會活動要豐富,飲食結構要健康。”徐運提醒,生活中很多不良習慣都會傷害大腦健康,比如經常喝酒、抽煙,飲食上要么天天大魚大肉,要么只吃素菜,以及熬夜、睡眠不足,情緒問題比如老是悶悶不樂或動不動就發脾氣,這些壞習慣都會讓大腦很“受傷”。
記者注意到,隨著各式各樣電子產品普及,不少人都有沉迷刷短視頻的習慣,甚至有人直呼“戒不掉,感覺刷多了都降智了!”在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趙輝看來,已經有研究表明長期刷短視頻會造成注意力分散,導致長時間注意力無法集中。“短視頻在短時間內向觀看者注入大量的信息,我們是被動接受的,缺少主動思考,從而造成主動思維缺乏。”專家坦言,長此以往有些老年人就可能會出現反應變慢等現象。
趙輝提醒,當意識到自己已經沉迷手機后最好主動采取行動加強認知思維,“建議老年人也可以選擇靜下心來看書,和好友討論書中情節,都可以降低影響。”
除了控制危險因素,大腦也需要定期檢查。專家指出,例如腦部CT、腦部磁共振、腦電圖、經顱超聲等都可以幫助盡早發現信號。
記者 呂彥霖 實習生 李萱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08-36070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