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頭潮南法院融入綜治中心“解紛網”——
一周鎖定“失蹤”被告追回貨款
7月10日下午3時,在雨聲轉小的間隙中,鄭文生的手機響起微信提示音。
打開微信,是當事人阿濤發來的一張截圖,圖中“貨款結清”四個字讓鄭文生越看越欣慰。他樂呵呵地將手機遞給身邊的調解員:“截至今天,我們調結的14起糾紛,全部自動履行了!”
原來,小周拖欠阿濤布料貨款3萬余元,拒不還款,阿濤遂于7月4日訴至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人民法院。法院立案審查后認為該案案情簡單,且有調解基礎,便征得當事人同意,將案件委派給潮南區綜治中心進行調解。
“區綜治中心不僅有法院、司法、公安等單位調解經驗豐富的人員常駐,還自有一套查人找物的‘組合拳’。”潮南區法院立案庭庭長林榮基告訴阿濤。
于是阿濤在區綜治中心見到了鄭文生——這位在法院工作了40年的老干警。
“小周從2024年8月最后一次還款后便消失了,我找不到人,只能來向你們求助。”阿濤拿出向小周追討貨款的聊天記錄,一連串的語音得不到一絲回應,仿佛拳頭打在棉花上。
鄭文生能理解阿濤的焦慮:“以往法院調解,也經常卡在找人這一環。”
紡織服裝是潮南區的支柱產業,個體小作坊眾多,經營者一旦失聯,不僅原告找不到被告,法院也得費一番功夫尋找當事人,不然便是進入審判程序,當事人缺席判決,對后續執行十分不利。
但鄭文生這次非常有信心,因為區綜治中心可以讓村委幫忙找人,“他們最了解也最熟悉群眾。”林榮基說道。
依托區綜治中心平臺,鄭文生很快便聯系到小周居住地的村委會。早已融入區綜治中心這張“解紛網”的村干部積極接下“工單”,不僅順利找到小周,還幫忙聯系到小周的親戚一起參與調解。
面對鄭文生等人,小周試圖以“每月還款1000元,直至付清”的方案拖延還款,當場被直接駁回。
“都是小本生意,交易金額也不大,盡快回款才是重點,時間拖久了不利于工廠周轉。”根據多年的辦案經驗,鄭文生很清楚化解此類糾紛的關鍵所在,最好一次性付清欠款,免得夜長夢多。
抱著讓糾紛在區綜治中心徹底化解的念頭,鄭文生與村委工作人員輪番上陣跟雙方當事人協調還款方案,重點放在引導小周去籌集資金上。小周也不再存有僥幸心理,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湊夠近3萬元。
阿濤也提出減免部分貨款。小周按阿濤的要求把湊到的錢一次性轉給他,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阿濤收到錢后十分驚喜:“我找了小周快一年都沒有結果,綜治中心僅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幫我要回了錢,真是幫了我們工廠一個大忙啊。”
“全區有法庭、司法所、村委會等基層組織400多個。區綜治中心自今年5月實體化運行以來,便將資源、服務、平臺整合優化,全力實現‘一站式’受理各類矛盾糾紛,跨鎮街、跨行業專業聯動調解,推動矛盾糾紛高效能化解。”林榮基介紹道,著眼于協同推進區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潮南區法院不僅派駐干警常駐區綜治中心開展調解,提供便民訴訟服務,還每周參與中心例會,就中心受理的糾紛開展研判會商,聚焦產業發展需求、社會運行秩序、群眾美好生活前景等,合力探索定分止爭更優解。
雨過天晴,區綜治中心的工作人員依然沉浸在解紛工作中,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的新路徑在腳下越走越寬。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24-36070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