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無人機沿著安陽河河道進行巡查時拍攝的畫面。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李林 趙阿娜
正值汛期,漫步安陽河畔,時常能聽到“嗡嗡”的聲響。抬頭看,便可見無人機飛躍在空中,沿著蜿蜒的河道進行巡查。
這位“空中網格員”的“上崗”,讓當地河道巡查工作實現了從地面到低空的華麗“躍升”,成為防汛應急的新利器。
8月20日,安陽無人機產業園內,技術負責人韓梅熟練操作無人機遙控器,顯示屏上實時回傳的高清畫面里,河道細節一目了然:水面漂浮物、河道雜草、堤坡沖溝土質……這些曾讓人工巡查難以快速全面掌握的情況,在無人機“透視”下無所遁形。
“以前徒步巡查要兩個多小時,現在無人機十分鐘就能全覆蓋,連蘆葦叢里的暗溝都看得清清楚楚。”韓梅指著屏幕上閃爍的紅色標記,這里剛發現一處被雜草掩蓋的排水口堵塞隱患。
回溯往昔,“三溝一渠一河”日常巡查曾是件苦差事,主要依賴人工徒步或船只作業。“徒步巡查,視野范圍有限,面對漫長河道,效率極低。而且,一旦遇到復雜地形,不僅行進困難,還可能遺漏嚴重隱患。”北關區應急救援調度事務中心負責人岳偉介紹。
為打破這些困境,全面提升巡河效能,近年來,北關區應急管理局與河南翔天科技等公司攜手,開啟無人機河道巡查,探索“空中偵察+地面處置”協同巡查新模式,為防汛抗旱、應急響應等注入科技動能。
在安陽無人機產業園的大屏幕上,無人機巡河數據正實時更新:累計飛行時長近10小時,覆蓋河道12公里,飛行航程185公里……這套“無人機+智能感知”巡查體系,可實時傳回4K畫質的河道影像,還能通過智能算法自動識別河道隱患,生成帶坐標的整改清單直送相關部門。
“科技不是冷冰冰的設備,而是守護家園的溫暖力量。”安陽無人機產業園有關負責人指著屏幕上的數字化河道圖暢想,“下一步,我們要給無人機裝上5G模塊和水質傳感器,讓它們既能‘看’得遠,又能‘聞’得準,真正織密防汛減災的智慧天網。”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263-36297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