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到熊貓故里龍池來,
這里四季好精彩。
龍池山腳春常在,
鮮花嬌艷開不敗。
夏季來了去漂流,
與浪共舞樂開懷,
秋風陣陣落葉下,
楓葉紅了惹人愛,
冬雪飄飄漫山野,
深情雋婉又一載。
請到熊貓故里龍池來……
美酒飄香(版畫) 阿鴿
今年36歲的王芳,是四川都江堰市龍池鎮黨辦主任,平時有些文學愛好,她從《請到天涯海角來》偶得靈感,依葫蘆畫瓢,改寫了歌詞。在念完最后一句“請到熊貓故里龍池來”時,她紅撲撲的臉上蕩起少女般的笑容。
王芳不是龍池本地人,但她從懂事起就對那里的野生動物心馳神往,父母常常帶她到龍池來玩。也是從那時起,王芳在心里就與龍池“私定終身”。她考上公務員后填寫的第一工作志愿,就是都江堰市龍池鎮。
生如夏花(油畫) 許江
余秋雨先生在散文《都江堰》中這樣寫道:“水在這里吃夠了苦頭也出足了風頭,就像一場千年的收伏戰。就像一大撥翻越各種障礙的馬拉松健兒,把最強悍的生命付之于規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眾目睽睽。看云看霧看日出各有勝地,要看水,萬不可忘了都江堰。”散文中自上而下的水,有一大部分就來自龍池鎮光光山。
光光山系川西邛崍山脈,綿延縱橫幾百公里,形似一張巨形的蜘蛛網,溝壑無數,河流蜿蜒,可謂大好河山。光光山像一道天然屏風,擋住了川西高原吹來的陣陣寒風,使成都平原成了天府之國的懷中之寶。山中古藤纏繞老樹,花兒藏于枝間,活脫脫的綠色空中花園,雖不知道山有多高,但可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景。
龍池山有綠,龍池水有情,龍池動物愿與人親昵。為了保護這里的青山綠水、野生動物,龍池人也有過艱難的選擇。
古稀之年的孫開權大爺是土生土長的龍池人,家就在景區內的盤山公路邊。這里的村民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還保留著打獵的習俗。十幾歲就開始打獵的孫大爺槍法極準,而且腿腳利落,健步如飛,外號“孫猴子”。20多歲的時候,孫大爺曾打中一只母猴,母猴發出撕心裂肺的嚎叫,露出悲傷絕望的眼神。孫大爺良心難安,終究沒吃這猴肉。當晚,猴子臨死的一幕,出現在了夢里。從那以后,他放下了獵槍,干了其他營生。
時間一晃到了1998年春,孫開權已50多歲,在外輾轉奔波幾十年,開過車、當過工人,轉了一圈之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當時考慮到積雪時間長,猴子等動物覓食困難,龍池景區便決定找人飼養猴子,或許源于心里的那份愧疚,或許是為了補償點什么,孫大爺接受了飼養員這個任務。
孫大爺在外奔波的時候,學會了呼喚猴子的猴語。他把玉米、土豆、蘋果、香蕉等好幾十斤重的食物背到猴子經常出現的猴山水簾洞,沿著小路擱好,而后呼喚起猴子來。慢慢地,猴兒們與孫大爺熟悉起來,只要孫大爺一聲吆喝,它們就會乖乖下山來進食,多年來從沒間斷。如今,孫大爺親切地稱呼這里的猴子為“娃兒”。
從獵猴人到護猴人,孫大爺的轉變是個縮影,體現了如今龍池人對山、水、動物的愛護和尊重。就說這五年吧:為保護大熊貓,龍池4400余戶人家將自家共計19868畝耕地退耕還林;為保護這里的天然氧吧,關閉了石灰窯、焦煤窯,封山育林2萬多畝;為保持河水清澈,家禽養殖戶含淚將15000余只家禽賤賣處理……
龍池的美就像一幅意境深遠的畫,色彩絢爛、構圖雅致,然而最為震撼人心的卻是畫中蘊含的情緒。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秀麗的景、幽幽的情正藏在龍池大山深處。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3-15114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