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茶藝師在現場展示茶藝。 中新社記者 路 梅攝
50多位茶界人士組建的中華工夫茶功夫泡茶藝會1月21日在臺灣臺中市正式成立,旨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加強與大陸茶界交流,共同弘揚中華茶文化。
工夫茶是自明末清初流行于福建和廣東潮汕地區的飲茶文化,200多年前被閩粵移民帶到臺灣,在發展過程中融入當地文化特色。中華工夫茶功夫泡茶藝會創會會長江兆坤說,所謂“工夫茶功夫泡”,“工夫茶”指的是制茶技術,“功夫泡”是泡茶技巧,要先有制茶師制出對味的茶,再有泡茶師泡出合味的茶,是融精神、禮儀、沏茶技術及藝術、評品于一體的茶藝形式。
江兆坤祖籍廣東汕尾,年輕時就喜愛用祖輩的方式泡茶。他表示,“工夫茶功夫泡”融合了“和靜修身”“潔凈養心”的哲學內涵,行茶流程環環相扣,帶給飲茶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的全方位美學享受。
2022年,“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潮州工夫茶名列其中。江兆坤表示,清代俞蛟在《潮嘉風月記》中描寫,“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致……”,潮州工夫茶至今仍保留了《茶經》的主要內容,可謂茶藝“活化石”。
“無論是潮汕工夫茶或是臺式工夫茶,前人流傳下來的泡茶技術都需要后輩攜手加以推廣傳承。”中華工夫茶功夫泡茶藝會顧問、臺灣知名制茶師左如玉說,她近年經常行走于兩岸各個茶區深入交流,“今年9月,我們的茶藝會將赴福建泰寧參加禪茶論壇。此外,也希望有機會走進大陸高校舉辦講座和茶會,進一步推動兩岸茶文化的交流和茶人合作。”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3-31135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