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明
今天是全國土地日
讓我們一起
從一件農耕用的專業工具
看古人耕作的智慧
01
這件“雙節棍”用起來充滿節奏感
農田勞作之間
有這么一個“神器”
號稱“農田雙節棍”
——梿枷(lián ji?。?/strong>
△梿枷 中國農業博物館藏
由一個長柄
和一組平排的竹條
或木板構成
兩者之間以皮繩或藤條等
靈活連接
使用時
通過揮動長柄
帶動拍頭旋轉
利用離心力
重重拍打地上的曬干谷物
使之脫粒
在拍打的過程中
你上我下,此起彼落
呼啦啦啦
啪嗒
呼啦啦啦
啪嗒
農田版白噪音充滿節奏感
△清 《胤禛耕織圖冊·持穗》
如此繁忙熱鬧的
農村打場脫粒的場景
有詩為證
宋代·范成大
《秋日田園雜興》: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相傳,雙節棍的原形是梢子棍
而梢子棍就是由梿枷演變來的
“農田雙節棍”的稱號
名不虛傳
△左為雙節棍
02
歷史悠久的它
還短暫地干了個“兼職”
梿枷的出現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據《國語·齊語》記載
令夫農,群萃而州處,察其四時,權節其用,耒、耜、枷、芟。
當時,梿枷已成為常用農具之一
唐朝顏師古注《漢書》中記載
拂音佛,以擊治禾,今謂之梿枷。
可見,梿枷定名的歷史
已有上千年了
有意思的是
梿枷還曾短暫地被用作兵器
宋仁宗慶歷年間
出現了由鐵打而成
專為打仗而制的梿枷
叫“拂梿枷”
到了南宋
火藥用于戰爭后
冷兵器派不上用場了
梿枷便又干回了老本行
03
古人還有哪些“農耕神器”
土生萬物,地載萬代
自古人們就重視耕作
“農耕神器”層出不窮
只有你想不到的
沒有古人做不出來的
龍骨水車
漢代時人們發明了一種
可以將低處的水提到岸上的“神器”
后被廣泛用于農業生產中的排水灌溉
它就是龍骨水車
又稱翻車、踏車
是世界上出現最早、
使用時間最為久遠的農用水車
△龍骨水車 中國農業博物館藏
使用時,將龍骨水車放于岸邊
將水槽的一端伸入水中
搖動把手,木鏈周而復始轉動
串裝在木鏈上的刮板
便能順著水槽把河水提升到岸上
灌溉農田
三腳耬車
耬車發明于西漢武帝時期
是我國最早使用的播種工具
△三腳耬車 中國農業博物館藏
使用時,由一牛在前面牽引耬車
一人跟在后面
邊走邊搖動耬車
種子就會隨著搖動的節奏
被播種到田地里
如今,有了插秧機、無人機……
科技產品推動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回望古時
先民們運用豐富的農耕經驗
創造出屬于他們的“神器”
在四季的不停變換中
滋生繁育的奇跡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886-35786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