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頭暈乏力、腹脹不適,白女士起初以為自己的情況只是小問題。直到體檢單上“血紅蛋白僅62g/L”的異常結果,才揭開了驚心真相——她的貧血并非小毛病,而是橫結腸癌與一枚藏在“血管叢林”中的腹膜后腫瘤在“作祟”。這兩個隱匿的“健康殺手”如何被發現,又在高風險手術中被成功切除?7月23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頭暈乏力竟是警報
雙癌悄然潛伏體內
兩周前,66歲的白女士到社區取體檢結果時拿到一張異常的報告單:血紅蛋白僅62g/L(正常女性約110-150g/L)。“我最近有些頭暈乏力,有時候腹脹、排便顏色也比較深,我一直以為是消化不良……”白女士回憶。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二病區主任韓笑為其行胃腸鏡及腹部增強CT檢查,發現橫結腸處有一腫物,病理確診為橫結腸癌;腹部增強CT則顯示:腹膜后竟藏著另一枚腫瘤——腹膜后腫瘤。
腹膜后腫瘤本就少見,更棘手的是它長在“血管叢林”里,緊貼胰腺、十二指腸、左腎、輸尿管,腸系膜上動脈、左腎靜脈等,稍有不慎就會大出血或損傷臟器,手術風險極大。
多學科聯手破局
高風險手術摘除雙瘤
面對白女士的棘手情況,醫院立即組織肝膽胰外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會診,同時進一步行腹膜后腫瘤三維重建,證實了腫瘤與周圍臟器及血管關系緊密。肝膽外科團隊給予糾正貧血和營養支持,白女士被推進手術室。經過麻醉科與手術室的全力配合,在主任周大維指導下,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紀來偉,主治醫師溫欣、劉俊鵬,通過默契的團隊配合,先行右半結腸根治切除,然后仔細分離腹膜后腫瘤,顯露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左腎靜脈、腸系膜上動靜脈,發現腫瘤尤其與左腎靜脈、腸系膜上動脈關系異常緊密,小心分離并保護周圍臟器和血管,完整切除腹膜后腫瘤,整臺腹膜后腫瘤聯合右半結腸根治性切除術歷時約三小時,出血量50毫升。目前,白女士已順利出院。
專家提醒
白女士的經歷,給忽視身體信號的人提了個醒:
貧血別不當回事:大腸癌、胃癌等消化道腫瘤會偷偷出血,長期慢性失血會導致貧血(如頭暈、乏力、面色蒼白);
腹膜后腫瘤“藏得深”:早期可能無癥狀,后期會出現腹脹、腰痛、體重驟降,需通過CT或MRI排查;
高危人群早篩查:40歲以上、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長期便血/黑便者,建議每年做“胃腸鏡+腹部超聲”。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 高級記者 樊華)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08-36065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