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李曉軍
“我5月4日在美×口腔做了取模,預約6月5日戴牙,5日當天聯系不上工作人員,來到門店發現已經關門了,可我還有3顆種植牙的二期手術沒做。”
來自廣東的劉先生近日在深圳市南山區美×口腔完成了種植牙取模,滿心期待一段時間后戴上新牙。然而到了約定之日,迎接他的卻是緊鎖的大門和無人接聽的電話。據公開報道,與他一樣等著在美×口腔完成后續治療的還有900多名患者,其中甚至有人被拔光了滿口牙齒,牙模已做好,卻等來該口腔診所“消失”的消息。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今年以來,多地出現口腔診所突然關門、“跑路”的情況,其中不乏知名連鎖品牌、地方大型口腔機構,大量患者表示維權困難重重。
受訪專家指出,口腔機構的“跑路”絕非簡單的消費糾紛,尤其是像種植牙、拔牙這種不可逆的醫療操作,不僅使患者預繳的費用無法保障,更關乎患者的生命健康權益。
診所閉店轉診受阻
記者了解到,美×口腔關門后,像劉先生這種正在治療周期的患者被通知去診所所在社區登記,社區工作人員建了一個消息通知群,不定期在群里發布協助轉診等相關信息。目前該群已滿員。
方女士是群里的一名患者,提起在美×口腔花費近2萬元的種植牙經歷,她既憤怒又無助:“本來說4個月就能做好,結果到現在口腔里只有5顆螺絲釘種植體,上個月還掉了一顆。”
她告訴記者,自己去年10月份交了治療費用,機構“跑路”時僅完成螺絲釘種植體植入,后續安裝基臺、取模、戴冠等關鍵步驟全部中斷,現在她不敢輕易相信其他診所,計劃忍痛回老家醫院尋求治療。
群里另外一名患者郝女士花費1.6萬元做正畸,5月份復診時診所還都是排隊的人,6月初再去已是人去樓空。她回想起之前一次就診時聽說診所“停水了”,現在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拖欠物業費。”
記者檢索發現,美×口腔背后的股東——廣州春×口腔醫療管理集團,名下多家關聯口腔機構暴雷后突然“跑路”。其投資的9家企業中,兩家注銷,七家存續,其中四家已被列為被執行人,美×口腔赫然在列。
閉店后,美×口腔貼出通知,稱患者可轉診至“小×口腔”。然而,多名患者向記者反映,小×口腔要求額外交費才能繼續治療,理由包括“材料成本”等。
質疑聲在患者群中此起彼伏。無奈之下,群里已有大量患者選擇自費轉診他處,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這些患者額外支付的費用總額已近60萬元。
“沒牙齒吃飯,身體實在扛不住,只能先在別家治療了。”群內一位患者說。
記者注意到,承載著焦慮與希望的上述消息通知群,因討論激烈等原因已被平臺封禁過8次,盡管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強調“禁止聊天,僅發通知”,但連續幾天群消息都顯示“999+”。
多地出現跑路現象
美×口腔突然閉店并非孤例。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今年以來,從海南海口的樂××口腔到四川成都的歡×口腔,再到北京的福××口腔……多地發生口腔診所“跑路”事件,不但卷走了患者動輒數萬元的血汗錢,更在他們口中留下了難以愈合的創口和懸而未決的健康危機。
在北京昌平天通苑,一家口腔診所的招牌已被拆除。有患者向記者反映,自己在該診所看牙花了數萬元,可前不久診所突然關門,電話聯系不上,維權舉步維艱。
近日,記者來到這家診所發現,其大門緊鎖,玻璃門上貼著招租電話。透過玻璃記者看到,店內沙發、問診臺、飲水機等設施還在,店內物品放置較為整齊。門內的安靜冷清與門外商業街的熙熙攘攘形成強烈反差。
旁邊商鋪的老板告訴記者,這家店已關門一個多月,其間不斷有不知情的患者前來就診和維權的受害者上門討說法。“一對老夫妻在這里花了7萬多元種牙,牙還沒看好,店就沒了。”
還有知情人士透露:“這家店的前身也是一家‘跑路’的口腔診所,現在的老板接手時,承諾免費給‘老患者’繼續治療。結果治到一半開始收費,開了半年多,也跑了。”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有一種“跑路”的形式,就是倒閉或者“跑路”診所的利益關聯方以新診所的名義接盤,對外聲稱接手上一家診所的全部患者,為患者進行后續治療,并在后續治療過程中以各種名義向患者收取費用。
廣州穗×口腔門診部于2025年5月停診,以對醫療場地進行優化改造、更新設備功能為由,將全部患者暫時轉到廣州好××口腔醫院。
可不到一個月時間,好××口腔發出通知,聲稱將患者轉診至廣州中×聯合口腔醫院。有患者稱之前在穗×口腔交了正畸的費用,現在被分配到中×口腔還需要繳費8000元才能繼續正畸。
“我去年11月在穗×口腔交了近2萬元費用用作正畸治療,前段時間去中×口腔復診,他們說并不是免費接收,還要重新檢查給出新方案。”患者陳女士告訴記者。
“我是從穗×口腔轉過去種牙,需要再交費,還讓我簽牙體種植由穗×口腔負責、他們醫院不負責的協議,不簽的話就不給后續治療。”患者明女士氣憤地說道。
醫療中斷隱患重重
口腔診所的“跑路”,遠非普通的消費糾紛。
專注醫療領域的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邵穎芳指出,口腔診所突然閉店、“跑路”,不僅給患者造成財產損失,更給其身體健康帶來不可逆的傷害。患者延誤治療可能會出現鄰牙傾斜移位、咬合紊亂等各種并發癥,暴露的基臺甚至會成為細菌滋生場所,導致口腔炎癥。
“牙齒的缺失直接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攝取,繼而出現營養不良等,此外由于缺牙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問題,甚至部分患者會產生焦慮或抑郁癥狀。這種醫療中斷帶來的健康風險是多維度且深遠的。”邵穎芳說。
不少患者的病歷資料還會隨著診所“跑路”一同消失,更讓后續治療雪上加霜。
“口腔診所‘跑路’,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后續對患者健康權益的侵害,影響患者的治療,尤其是由于存在安全隱患,很少有醫生愿意接手。”中國政法大學醫藥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劉鑫指出,一旦缺失初診方案、X光片、手術記錄等關鍵醫療信息,新的接診醫生無法準確了解前期治療情況,不僅增加了治療風險,也使患者在維權時因核心證據缺失而舉步維艱。
受訪專家指出,“跑路”事件尤其是“接力跑路”這種惡劣模式,暴露了當前對營利性口腔診所退出市場監管不到位。
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鄭雪倩向記者剖析了癥結所在: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診所歇業必須主動向原登記或備案機關辦理注銷手續,收繳《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并完成企業注銷。然而,部分“跑路”的經營者選擇直接“消失”,既不申請破產清算債務,也不履行注銷手續,徹底逃避了法律責任。對于這種單方面撕毀醫療服務合同、置患者健康于不顧的行為,目前缺乏強有力的制約和懲罰機制。
“診所‘跑路’通常表現為經營方單方面停業并失聯,不會主動申請破產,逃避了清算責任,也不會按規定辦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注銷手續。診所‘跑路’之后受到經濟和人身損害的患者向誰追償、由誰處罰、由誰管理等一系列問題目前無法妥善解決。”鄭雪倩說。
她認為,目前教培、健身行業正在探索強制性資金存管機制,與之相比,診所提供的是直接干預人體健康的診療服務,其退出市場理應比普通商鋪受到更嚴格、更周密的監管。如果巨額預付款直接進入診所賬戶,很可能為其“卷款跑路”提供便利。
在這種現狀下,消費者該如何選擇一家靠譜的口腔機構?
北京昌平一家經營多年的口腔醫療機構負責人建議:“有治療需求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選擇機構時,一是要查看其資質和證件是否齊全,可以在相關渠道查詢;二是要盡量選擇有主任級別醫生坐診的機構,這樣可以確保治療效果。”(記者 文麗娟 見習記者 王宇翔)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24-36035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