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 轉方式 促提升 求實效
我市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農業現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石,作為農業大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的良好機遇,著力調結構、轉方式、促提升、求實效,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業生產效益持續提升,農民收入不斷提高,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品質不斷優化。2013年,我市糧食總產量達141億斤,平均畝產791.4斤,實現“十連增”;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達575萬畝、總產量居全省第一位,玉米優質率95%以上。特色農業加快發展,效益明顯提高。全市花生、蔬菜、煙葉、白芝麻、食用菌、花木種植和生豬、肉牛、水產養殖等特色農業發展均達到一定的規模。2013年,全市油料總產量達11.19萬噸,其中花生總產量居全省第一位;肉類總產量達86.22萬噸,其中豬肉產量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擁有正陽、汝南、泌陽、確山4個全國油料百強縣和西平、正陽2個全國肉類百強縣,正陽縣、平輿縣、泌陽縣還分別成為全國花生、芝麻、香菇生產第一大縣。
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明顯改善。高標準糧田建設穩步推進。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9.7億元,建設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項目536個,建成高標準糧田243萬畝。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先后實施了125座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農田水利重點工程等項目,打配機電井12650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5平方公里,新增和恢復有效灌溉面積72萬畝,新增旱保田58萬畝;不斷完善農村土地、道路、電網、水網等農村農業公共基礎設施,改建縣鄉公路336公里,新建農村公里連通工程115公里。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截至2013年底,我市擁有大型農業機械的專業合作社、農機服務組織800多家;全市農業機械固定資產總值達85.6億元,農機總動力達1451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5.1%,均居全省第一位。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新進展。產業化集群加快發展。目前,全市已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21個,銷售收入達414億元,帶動農戶82萬戶,數量居全省第三位。農業產業化經營持續推進。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16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46家;農產品加工企業1326家,實現總產值1096億元。農業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注冊農民合作社組織8606家,其中農民合作社6956家、家庭農場1657家,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總量居全省第二位。
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不斷建立完善市場體系。全市已發展綜合市場、專業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430多個,年成交額超過50億元,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結合、功能比較完善的市、縣、鄉三級市場體系。加快構建農業信息化體系。建立了“駐馬店農業信息資源網”和“駐馬店興農網”,基本實現了網絡一體化和農業信息資源的快速傳遞,部分地方已形成了網絡農業生產新格局。積極推動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目前,我市已制定和發布各級農業標準規范91項,全市“三品一標”產品達170個。逐步建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全市共有市、縣區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機構96個,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1724人。規劃了89個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已開工84個,交付使用4個,今年將完成所有建設任務。
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有序推進。全市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放全部完成,集體土地使用權登記發放工作已完成30%以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已啟動。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全市基本形成了村信息員、鄉鎮服務站、縣區服務中心、市網絡交換一體化的土地流轉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各縣區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委員會。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縣級農村信用社全部完成了股權改造工作,有2家組建農商行正式掛牌營業,有2個縣成立了村鎮銀行。不斷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全市小麥保險面積524.4萬畝,玉米保險面積275.9萬畝,花生保險面積86.5萬畝,財政保費補貼13460萬元,賠付金額8870多萬元。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從資金、稅收、水電、土地、登記管理等方面,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6-997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