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廣視融媒訊】(記者 金燦燦)創新已成為當今全社會的共識,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提到,我國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在今年的兩會上,習總書記又提到:發展是第一要務,科技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
4月22日,記者采訪了駐馬店市科技局局長胡曉黎,在談到“創新”這一話題時,胡局長稱當今社會已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讓我們科技工作者倍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過去的一年,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科技廳正確指導下,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為止,駐馬店市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國家級星創天地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院士工作站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6個、省級星創天地2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2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64個,高新技術企業增速全省第二、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1家、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3個、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2億元,創歷史新高,位列全省第五;全市專利申請2320件、專利授權1239件、比上年分別增長23.6%、16.7%,進入全省先進行列。防震減災工作也是全省先進。
以上一串串數據的顯示體現了黨的“十九大”關于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部署,同時又堅定了駐馬店打造“產業發達之城”的信心。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駐馬店市的科技創新工作還存在著嚴重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主要表現為:創新資源少,創新供給不足,高端創新資源短缺,本科院校只有黃淮學院,市級科研機構僅有1家,高層次專業技術領軍人才比較匱乏;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數量少、規模小,輻射力、帶動力不強,創新型龍頭企業、科技型企業發展速度慢、質量低;激勵創新、鼓勵創業的發展環境亟待優化,與國內外加強交流與合作的體制、機制尚需完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尤其是駐駐高校、科研院所與產業創新發展結合不夠緊密,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支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有待加強;科技與金融結合不緊密,“投、保、貸、補、扶”創新投入體系不夠完善,創投機構、創投資本合作項目比較少。
針對科技創新的薄弱環節,對照“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標、新部署、新要求,對照市委經濟工作會和市人代會提出堅定不移推動“興工強市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實現工業小市向工業大市乃至向工業強市轉變,全力打造“產業發達之城”的要求,駐馬店科技創新工作急需補足短板,迎頭趕上。
下一步駐馬店市科技創新工作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全省科技工作會議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打好創新驅動發展這張牌,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牽動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做好培育“四個一批”、促進“四個融合”、實現“四鏈對接”、提升“四種能力”,即:以加快培育引進創新引領型企業、平臺、人才、機構“四個一批”為重點;促進科技與金融、軍工與民用、地方與國家、產業與院所“四個融合”;實現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四鏈”無縫對接;大幅提升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集聚、服務創新創業四種能力。
駐馬店市科技局局長胡曉黎在采訪中表示,市科技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在全市人民大力支持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駐馬店高質量跨越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84-20992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