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兩會”開幕前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舉辦多場新聞發布會。記者從“國新發布”獲悉,在2月份僅剩下的8個工作日,將有13個中央部門的一把手出現在國新辦的發布臺上,創下歷年之最。
月底前8個工作日將密集舉辦發布會
自春節假期結束后不久,國新辦的發布廳就已經進入“兩會時間”。
2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了春節假期后的首場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唐仁健率先開場,解讀中央一號文件。2月9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有關情況發布會上解讀了相關問題。
記者從“國新發布”獲悉,從今日算起,到月底僅剩下8個工作日。在此期間,預計將有13個中央部門的一把手出席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
據悉,這些部門分別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等。
李克強要求部長們主動回應重大關切
記者查閱國新辦歷年新聞發布會記錄發現,2016年全國“兩會”前,也出現了多部委在國新辦密集召開新聞發布會的現象。
去年2月,國新辦舉辦了8場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主題涵蓋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大氣污染治理、就業和社會保障、工業穩增長調結構、科技改革和創新、商事制度改革等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
梳理發現,去年2月,有8位部委一把手出現在國新辦的發布臺上,解答中外媒體問題。他們分別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環保部部長陳吉寧、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工信部部長苗圩、科技部部長萬鋼、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
近兩年的2月為何有如此多的“一把手”出席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呢?
去年3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表示,兩會前,他就要求國務院的部長們要主動發聲,回答記者的提問。
今年1月18日,在專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國務院全體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再次對部長們及時回應重大輿論關切提出明確要求。“成績要講透徹,問題要講明白。話要堂堂正正講出來。不能遇到事都悶著不講話、不回應”。
■ 看點
國新辦去年共舉辦發布會126場
按照中央要求,我國79個部門和各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制定了新聞發布制度文件,對建立健全信息發布體系、落實信息發布責任、完善平臺和工作機制、明確新聞發言人權利義務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
各部門各地方的不少“一把手”主動擔任“第一新聞發言人”。各部門和各地方通過新聞發布會、采訪活動、受理記者電話、傳真問詢等方式及時主動回應輿論關切,已經成為常態。
數據顯示,2016年,國務院新聞辦一共舉辦了126場新聞發布活動,這意味著大約每兩個工作日就有一場發布會,創下了歷年新高。此外,去年有25個部門的“一把手”出現在國新辦的發布臺上。
記者獲悉,這一現象與國務院新聞辦在2015年提出的“4?2?1+N”新聞發布模式分不開。
“4”,就是與宏觀經濟、民生關系密切和社會關注事項較多的部門,每季度至少舉行1次新聞發布會,每年4次;“2”,就是這些部門的負責同志,每半年至少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1次,每年2次;“1”,就是這些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每年至少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1次;“N”是指發生重大社會關切和重大突發事件時隨時召開新聞發布會。
如何能即時快速看到這些發布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推出的“國新發布”APP將在每場新聞發布會前公布具體時間、地點、參會人員。在發布會期間,圖文快訊將及時上網,會后還有更多信息供用戶獲取。
新京報記者 李丹丹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88-8585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