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名家陳自強指導洋弟子習練太極拳。
一名意大利學員在練習太極棍。
來自拉脫維亞的太極拳愛好者在陳家溝練習太極劍。
一名小朋友在練習太極拳。
小朋友在“太極雪王”雕像前玩耍。
溫縣功夫文武學校的學員在練習太極拳。
太極拳名家陳自強指導弟子習練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炳通過網絡直播推廣太極拳。
溫縣陳家溝一家服裝生產企業的工作人員在展廳整理太極練功服。
□本報記者 王錚 本報通訊員 徐宏星 攝影報道
暑假期間,太極拳發源地溫縣陳家溝的晨曦中,拳影與劍光交織成獨特風景。一間古香古色的網絡直播間內,國家級非遺項目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炳正通過網絡直播教授“野馬分鬃”,屏幕另一端,數千名學員在線跟隨這位第十二代傳人調整身形。這種“云端授拳”的模式,與村內52家拳館的實地教學形成互補,共同構建起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傳承網絡。
在陳家溝太極拳學校,太極拳名家陳自強指導漂洋過海而來的外籍學員練習“雀地龍”。這些洋弟子中,有人專程前來修正線上學習的動作細節,更多人則通過博物館的AR導覽系統,在陳王廷創拳的雕像前感受歷史脈動。來自國內重點高校的留學生團隊剛結束參觀,他們在數字化展陳的3D太極樁模型前駐足,用觸控屏體驗“云手”招式的力學分解。
村巷深處,多家由老宅改造的民宿迎來客流高峰。上海游客張女士在“太極雪王”雕像前為女兒拍照,雪王與太極宗師元素巧妙融合,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爆款背景”。親子研學營的孩子們剛放下農耕體驗的農具,又在青磚灰瓦間模仿起“白鶴亮翅”,家長們舉著手機記錄下這文化碰撞的瞬間。
溫縣是千年古縣,春秋始設縣,明清隸屬懷慶府管轄。除太極拳發源地外,這里還是“四大懷藥”原產地。作為2006年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太極拳2020年入選人類非遺名錄后,陳家溝的“太極+”版圖持續擴展。當地串聯賽事、旅游、研學、康養,打造“太極文化名城”與“太極·蜜雪文旅融合示范區”,年接待游客逾百萬人次。景區商業街內,中國傳統配色的速干練功服琳瑯滿目,本地服裝廠展廳中,工作人員正將新到的定制款練功服碼放整齊。
夜幕降臨時,“今夜東溝”實景演藝在聲光電中重現陳王廷創拳場景。游客手持發光太極劍跟隨演員習練,光影流轉間,一場跨越時空的太極沉浸之旅緩緩開啟。黃河岸邊的晨曦中,陳家溝的故事仍在繼續——從3000人村莊的20余處宗師故居,到全球4000余家分支機構與線上平臺,這片土地正以太極文化為紐帶,編織著文明對話的經緯,讓“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的古老諺語,煥發出數字時代的新生機。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263-36195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