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3日到7月16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了《秦漢文明" />
    1. <label id="oextc"><meter id="oextc"><bdo id="oextc"></bdo></meter></label>
        <li id="oextc"><meter id="oextc"><bdo id="oextc"></bdo></meter></li>
      • <label id="oextc"><meter id="oextc"><bdo id="oextc"></bdo></meter></label>

            <span id="oextc"></span>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文旅>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長信宮燈、金縷玉衣……"秦漢文明"開展就限流

              時間:2017-09-20 15:56:28|來源:人民網|點擊量:30402

              了解完幾件明星展品之后,我們再來正式了解展覽的前因后果和秦漢文明為何聞名天下:

              今年4月3日到7月16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了《秦漢文明》特展,該展覽是2017年全美國規模最大的中國傳統文化展覽,展出了160多件文物精品,3個月期間吸引了35萬人次觀眾。大都會展覽結束之后,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展覽在原來基礎上進行重新策劃與布置,根據中國觀眾的需求增加展品,最終推出博物館的年度大展——秦漢文明。

              此次展覽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承辦,于2017年9月17日至11月3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7展廳展出。從全國33家文博機構精選出170件組300多件重要文物,基本涵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秦漢時期的重要考古成果,通過對文物的深入解讀和相關拓展內容的展示,全面展現秦漢時期中國的輝煌發展。

              了解完幾件明星展品之后,我們再來正式了解展覽的前因后果和秦漢文明為何聞名天下:

              今年4月3日到7月16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了《秦漢文明》特展,該展覽是2017年全美國規模最大的中國傳統文化展覽,展出了160多件文物精品,3個月期間吸引了35萬人次觀眾。大都會展覽結束之后,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展覽在原來基礎上進行重新策劃與布置,根據中國觀眾的需求增加展品,最終推出博物館的年度大展——秦漢文明。

              此次展覽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承辦,于2017年9月17日至11月3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7展廳展出。從全國33家文博機構精選出170件組300多件重要文物,基本涵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秦漢時期的重要考古成果,通過對文物的深入解讀和相關拓展內容的展示,全面展現秦漢時期中國的輝煌發展。

               

               

              國家博物館年度大展 秦漢文明新聞發布會現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以赫赫雄師統一中國,創立“皇帝”稱號,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恢弘序幕。秦朝創建文官體系,推行郡縣制度,采取統一文字、度量衡等制度以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漢朝繼承了秦朝創立的各項制度,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對外交流等領域都有發展和創新,取得了輝煌成就,使中央集權得到加強。同時,漢朝在文化上逐漸擺脫戰國至秦時期文化的影響,在武帝時期完成蛻變,形成自身獨特的面貌和豐富的內涵。

              經過四個多世紀的經營與沉淀,秦漢時期的中國創造了厚重的多元文明,綜合國力和文化軟實力均居當時世界前列,秦漢王朝所建立的政治、經濟與思想體系不但為后世歷代王朝所取法借鑒,也為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所有這些使秦漢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至關重要的開創、變革與奠基時期,也成就其中國王朝歷史上第一個盛世的美譽。這次展覽是圍繞秦漢時期“開創”“變革”“奠基”“繁榮”“多元”“開放”“厚重”的時代特點精心策劃的一場原創大展。

               

               

               

               

              展覽現場,國家博物館還打印出秦朝時期以咸陽為中心,修的主要交通要道。

              雖然整個展覽只用了一個展廳,但卻是博物館精品的大匯集,包括序廳、文治武功、長樂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絲路交通及尾聲七個部分,五大主題單元構成。序廳部分就是以上介紹過的五件秦陵兵馬俑。

                展覽第一部分文治武功

              展覽第一部分:文治武功,介紹秦漢時期集權的建立,呂后之印就展出于這一部分。

              通過建筑磚瓦、秦詔文物、錢幣、印章、封泥、兵器、漢兵馬俑、熹平石經、《儀禮》木簡等數十件文物展品,輔以文字圖表等內容,圍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領域制度的建設與完善,以及對邊疆地區的開拓,闡釋秦漢王朝對國家的經營與管理,重點突出秦皇漢武開創性的豐功偉績及為后世中國王朝歷史奠定的堅實基礎。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后,建“皇帝”之號,自稱“始皇帝”,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郡縣制,創建由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組成的復雜官僚體系,頒布“書同文”“車同軌”等法令,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筑直道、馳道及放射狀分支道路將王朝全境聯系起來。漢王朝承襲秦制,以郡國并行制代替郡縣制,尤其是在武帝統治時期,為鞏固統一國家進行了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方面的創新與改革:通過頒布“推恩令”“左官律”和“附益法”徹底解決諸侯王國問題,使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實行察舉制度選任官員,完善文官制度和官僚體系;改革貨幣政策,取消郡國鑄錢權,行五銖錢幣,建立穩定的貨幣制度;實施鹽鐵官營、均輸法與平準法等新財政政策,實現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采納董仲舒建議,獨尊儒術,確立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北征匈奴,鑿空西域。經過前后多代的經營,漢王朝建立起堅實的皇朝體制,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達到鼎盛。

                第一部分首先展出了象征著皇權的瓦當

                陶夔紋大瓦當 秦 1993年陜西省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左:陶動物紋瓦當 秦 1993年陜西省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右:陶連珠紋瓦當 秦 1993年陜西省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滇王之印”金印 西漢 1956年云南省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出兵征討云南,滇王拱手降漢,漢武帝在其故地設益州郡,封滇王國國王為"滇王",并賜"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用純金鑄成,金印重90克,印面邊長2.4厘米見方,通高2厘米;蛇紐,蛇首昂起,蛇身盤血,背有鱗紋。漢武帝賜滇王之印后,下令滇王代代相傳,不能用以隨葬。在國博的介紹中談及,此印制作不精,字體亦不夠嚴謹,可能是用意隨葬的仿制品。

              青銅詔鐵權 秦 1983年甘肅省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藏 這是天平上使用的砝碼,是秦代統一全國度量衡法令得以實施的直接證物。

                青銅方斗 新朝史建國元年(公元9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公元8-23年,王莽代漢稱帝,為統一度量衡,命劉歆制作大批標準量器頒行天下,此方斗即其中之一。

               

               

              “熹平石經” 殘石 東漢 20世紀80年代河南省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熹平石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為書法家蔡邕用標準的八分隸書體寫成,故又被稱作是“一體石經”,原立于洛陽城南的開陽門外太學講堂前,開創了我國歷代石經的先河,其集漢隸之大成,在當時被奉為書法的典范,對后世書法的發展影響深遠。

               

               

                青銅馬及牽馬俑 東漢 1990年四川省出土 綿陽博物館藏

              青銅馬高135厘米,中空,壁很薄,僅2-4毫米,由頭、頸、腰、臂、尾、四肢九部分分別鑄造,拼接后用鉚釘固定而成,是我國現存最高的漢代青銅馬。

              展覽的第二部分:長樂未央,主要展現當時上層社會的生活,長信宮燈就是這一單元的代表展品。

              通過對畫像磚、漆器及動物俑等文物的展示,闡釋在秦朝廢墟中創立的西漢王朝經過數十年休養生息,經濟逐漸恢復,農業和手工業在文帝和景帝時均得到較大發展,倉廩充實,人民安居樂業,出現“文景之治”,其國力在武帝時期達到全盛,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富強的國度之一。

              考古出土的大量漢代文物內涵豐富、工藝精湛,其中既有豪華的樓宇院落,也有肥碩的牲畜家禽、琳瑯滿目的燈具、熏爐、炊器、酒器以及各種男女偶俑,足以為例證。通過各種樂舞陶俑、日用器具、家居設施、編鐘、娛樂物品等,使觀眾仿佛通過時光隧道,穿越回那個沸騰而喧囂的時代,體驗漢代王公貴族燈光搖曳、熏香裊裊、珍饈滿案、美酒飄香的奢華生活,領略大漢王朝的富強、物質的充裕、市場的活躍和文化的發達。

                漢代畫像磚

                制鹽畫像磚 東漢 民國時期四川省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此畫像磚是漢代四川鹽場的寫照,從中可以看到當時制鹽的全部過程。煮鹽是漢代重要的手工業之一,鹽業也是漢政府三大重要賦稅收入之一。漢代制鹽業頗為發達。

                豹紋漆扁壺 西漢 湖北省出土 荊州市博物館藏

                陶庖廚俑 漢 四川省出土 成都博物館藏

              漢代人們你死后可以在陰間繼續過生前的美好生活,除了把現世的所有器具隨葬外,還制作了大量的奴婢師從隨葬,希望在陰間繼續享受侍奉。這件庖廚俑就是為墓主人準備膳食的家務奴仆,案面上擺放著豬頭、狗頭、帶蹄牛腿、魚肉等食物,生動地再現了漢代“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習俗。

               

               

              帶圈陶屋 西漢 1971年廣西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兩漢時期,豬肉不僅是當時主要肉食來源,也是祭祀活動中的祭品。漢代的養豬風氣遍及社會各個階層,豬的選育和飼養管理技術達到新的水平。養豬業和農業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密切關系。

               

               

              鎏金青銅鍾 西漢 2003年陜西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考古出土實物顯示,漢代形制相同的這種盛酒器有的自銘為“壺”,有的自銘為“鍾”,鍾和壺應該是同一類型的器物。

               

               

              鎏金青銅犀牛及馴犀俑 西漢 2010年江蘇省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犀牛以寫實手法表現,為西漢時期生活與云貴兩廣地區與東南亞區域的蘇門答臘犀的形象。西漢時期,犀牛是皇家和諸侯馴養的動物。

              第三部分:事死如生,主要講述秦漢時期人們如何看待死亡,金縷玉衣是這一單元的代表文物。

              主要展示滿城竇綰墓出土的金縷玉衣、鎏金鑲玉青銅枕、玉九竅塞、漢景帝陽陵從葬坑出土的兵馬俑和彩繪陶家畜、海昏侯墓出土的馬蹄金等文物,詮釋漢代人對死后命運的關注以及對待死者的“事死如事生”之態度。

              正是這種態度孕育了漢代的厚葬之風,人們不僅在墓室的形制和結構上模仿現實生活中的房屋,隨葬品方面也盡量做到應有盡有,凡是生人所用的器具、物品等,均納入墓中。而且制作大量的人俑隨葬,可以在死后世界繼續保衛或侍奉自己。尤其是王侯貴族對永生不朽的追求,導致了喪葬用玉的高度發達,由玉棺、玉衣、玉套、玉面罩、玉枕、斂尸玉璧、玉握和玉塞等組成的喪葬用玉便成為漢代統治階層最具特色的喪葬習俗,貫穿兩漢四百余年的時間。漢代特色鮮明而又內涵豐富的喪葬文化也是秦漢文明厚重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青銅鼎 西漢 2015年江西海昏侯墓出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漢代鼎的實用功能增加,祭祀禮儀功能明顯減弱,但王侯規則還會通過用鼎數量來標識身份。海昏侯墓共出土9件青銅鼎,從形制、裝飾紋樣來看,并不屬于成套的鼎。海昏侯墓主人劉賀是漢武帝之孫,在位27天被廢。

                青銅染爐 西漢 2015年江西省海昏侯墓出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染爐是漢代上層貴族階層流行的一種飲食器具,其功用類似今天的分食小火鍋,海昏侯墓出土的這套染爐由耳杯、炭爐和底盤3部分組成,制作精致,非常講究。

                陶繞襟衣舞俑 西漢 1989-1990年江蘇省出土 徐州博物館藏

              舞俑身體呈S形,兩只長袖隨著舞步的變化而一前一后甩,漢代流行長袖楚舞,繼承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舞蹈藝術。漢代墓葬中的長袖舞人形象很常見,既有陶舞人俑,又有玉舞人。這種姿勢 的舞俑在國內其他地區尚未發現。

               

               

              鎏金銀青銅盤龍紋壺 西漢 1969年河北省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據壺底的銘文可以得知,這是盛酒的容器,原屬楚國,后背朝廷沒收并轉賜給中山王。這壺巧妙的利用了金銀的色差,將構圖的復雜和色調的平衡結合的異常完美,展現了西漢登峰造極的青銅裝飾工藝水平。

               

               

              錯金青銅勾連云紋鈁 西漢 1964年陜西省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這件盛酒器應該是西漢時期皇家用品,紋飾構思巧妙,設計精心,布局勻稱,是一件精美的試用器。

               

               

              “西王母”陶座青銅搖錢樹 東漢 1983年四川省廣漢出土 四川省廣漢市文物管理所藏

              搖錢樹流行于東漢初期至蜀漢晚期,分布地域以今天四川為中心,樹上裝飾方孔銅錢、西王母、仙人、佛像、朱雀、辟邪以及各種瑞獸和奇花異草,具有不同的宗教文化內涵,例如祈求長生富貴、升天成仙、豐產社祭和原始樹崇拜等。

              第四部分:多元文化,展示秦漢時期中國的許多文化知識與科學發明都居于當時世界前列。

              通過青瓷、青銅工藝制品、鑄鐵制品、造紙、造船技術、醫療、天文計時方面的文物和邊疆各族的特色文物讓廣大觀眾領略秦漢時期中國領先世界的文化軟實力以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多元文化。

              造紙術的發明使人類書寫材料發生了劃時代的革命。太陽黑子和新星的最早記錄、《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的問世以及張衡測量地震方位儀器地動儀的發明,均顯示了當時中國在天文、算學、地震學等領域的重大貢獻。《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的影響以及針灸麻醉技術的應用,說明中醫學的基本體系已經建立,并在病理研究、診治、針灸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冶煉鋼鐵技術的發展、紡織技術的革新、瓷器的燒造和船尾舵的發明等,都充分顯示了中國在應用技術領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西域文化、滇文化、百越文化、匈奴文化等邊疆文化在與中原漢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得到豐富和發展,它們與漢文化共同構成秦漢時期多元的燦爛文明。

                九頭人面獸畫像石 東漢 山東省出土 山東博物館藏

              畫像石分為兩層,第一層是九頭人面獸、龍和兩條翼龍拉的仙車;第二層是虎、熊、鹿、兔、鹿車。目前學界對畫面中的九頭人面獸的稱謂孫在分歧。九頭人面獸是虎氏族的一支,從屬于西王母部落,在神話中為替西王母守門。也有專家認為,九頭人面獸代表升仙工具,可能是騎之可以登仙的神,實質上是求仙者乘龍舟登仙在漢畫中的變異表現形態。

               

               

              彩繪畫像石墓門 東漢 1996年陜西省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這是墓門構件,砂巖上有淺浮雕,并以黑、紅彩繪。這套墓門畫像石的繪畫內容既有漢代流行的神話傳說,又有現實生活場景,反應了上天、人間和冥間的理想狀態,表現了漢代世俗沈國及思想感情等多方面的內容,也明顯融入了草原人騎馬涉獵的生活元素,是漢匈文化融合的食物證明。

                青銅鳳燈 西漢 1971年廣西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此燈作為鳳鳥的形狀,設計構思巧妙,不僅造型優美,又可以防止污濁的煙污染空氣,能夠保持室內清潔。

                青銅四牛鎏金騎士貯貝器 西漢 1956年云南省出土 云南省博物館藏

              這一器物的蓋子正中是一位鎏金騎馬武士,其形象顯示出武士身份在滇國相當顯赫,沿著蓋四周有4頭大角牛,表明滇國畜牧業占有重要地位,牛在滇國也是財富的象征,因此成為滇文化最常見的表現題材。

                青銅騎獸人物博山爐 西漢 1968年河北省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博山爐是專指仙山造型的熏爐,是春秋戰國以來持續發展的熏香文化和當時社會普遍流行的升仙信仰相結合的產物。

                云紋玉高足杯 秦 1976年陜西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以玉作杯,始于戰國,戰國玉杯造型只有一種耳杯,也沒有出土過此類的玉高足杯。漢墓中開始有一定數量的出土,有學者認為這類高足玉杯是飲酒器具。也有學者認為是與神仙思想有關的特殊器物,目的是追求長生。

              第五部分絲路交通,闡釋秦漢時期絲綢之路的開通及與域外的文化交流。

              公元前138年,為聯合大月氏攻打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進入新紀元,由先前自發的臨近地區之間的自然傳布轉變為在中原王朝經營下的自覺交流,形成了后人所稱的“絲綢之路”。這條絲綢之路被稱作“綠洲絲綢之路”或“沙漠絲綢之路”,以長安和羅馬作為兩端。

              當時與漢朝遣使通好的國家除了周邊諸國外,還有遙遠的條支(今伊拉克)和大秦(羅馬)。海上絲綢之路在秦漢時期即已成形,漢政府積極開展與域外的海路交流,在徐聞、合浦等港口發舶遠洋,通使互貿。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發展將秦漢王朝與域外聯系起來,中國的絲綢、漆器、銅鏡等源源不斷向外輸出,域外的珍奇物品也陸續輸入中國,使異域文化逐漸融入漢文化中,有力地促進了秦漢時期中國與周邊國家以及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充分顯示了大一統的秦漢王朝開放和包容的胸懷。

              本單元選取20余件展品,既有域外舶來品,也有融合異域文化因素的中國制品,它們共同見證了秦漢時期中國與域外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也是對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有力證明。

                嵌料鎏金青銅神獸形飾 秦 1972年陜西省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神獸鷹首瘦身,眼睛和冠上鑲嵌玻璃和綠松石,可能屬于皇家火高級官員舉行某種儀式或出行時的儀仗器具的附件,關于其用途并無準確定論。

                鎏金青銅座銀盒 西漢 2010年江蘇省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西漢墓葬中出土的此類銀器應當是舶來品,很可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從波斯或羅馬地區輸入的,考古出土資料表明,漢朝工匠對輸入的銀盒進行了加工改造,以適合漢朝人的審美和使用習慣。

               

               

              鎏金青銅當盧 西漢 1999年山東省出土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當盧是馬具的一種,系在馬額中央作為裝飾之用。這一當盧呈葉形,上面的獸形來源于阿爾泰地區的巴澤雷克文化,體現了中國工匠對歐亞草原動物紋樣的吸收與借鑒。西漢時期,這類神獸紋樣廣泛傳布,多備用于裝飾馬具、薰爐、漆盒等。

               

               

              八龍紋嵌寶石金帶扣 漢 1975年新疆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帶扣表現的是一條大龍和七條小龍在流水中翻騰跳躍,充滿動感。這種帶扣是草原民族傳統的腰帶帶頭,龍紋裝飾則是典型的中原文化的特色,因此這件帶扣是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相融合的產物。其中鑲嵌的綠松石和寶石又是舶來品,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極好證物。

                “邪相劉”石柱 東漢 1896年山東省出土 山東省博物館收藏

                劉漢造石獅 東漢 山東博物館藏

              東漢時期,柿子這種來自西域的動物并不多見,還只是飼養于皇家后院供玩賞之物。石獅子上有刻“洛陽中東門外劉漢所作獅子一雙”,石匠劉漢應該很難見到真的獅子形象,而應該是石雕工匠之間口口相傳或者坊間所用的圖像粉本。體現了漢代對外文化交流及當時各個區域之間石雕技藝、風格特征之間相互影響。

              “尾聲”部分特別展出“中國大寧”鎏金青銅鏡,以對祖國的美好祝愿結束展覽。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3-14692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1. 責任編輯 / 徐沖

            2.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3. 終審 / 平筠
            4. 上一篇:搶救文化“遺珠” 時尚界發起傳統圖案研究保護活動
            5.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2.4億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
            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日韩欧美色综合网站|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色综合婷婷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国产综合成人色产三级高清在线精品发布 | 色欲老女人人妻综合网|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五月| 欲色天天综合网| 亚洲欧美另类成人综合图片|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婷婷五月综合色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草草|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丁香五月婷婷综合激情在线|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66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