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清朝的近2000年,甄選《洛神賦圖》《歷代帝王圖》《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等207幅高清印制中國古代繪畫精品,旁注26萬余字詳細解讀……近日,在第31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現場,由中國青年出版總社策劃出版的“中國藝術大系”開篇之作——《中國名畫全集(精華版)》中文版、英文版全球首發儀式舉行。
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之一。在本書主編、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看來,中國繪畫不僅是視覺表達,更是精神的表達、哲思的承載、文化的縮影,“它以山水寫天地、以人物寫性情、以花鳥寫四時,將儒釋道等中國哲學的思想內涵、詩書畫印的文化品格、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熔于一爐,展現出獨屬于中華民族的審美范式與精神追求”。
鄭欣淼認為,如今在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日益深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古代繪畫作為中華文明的“視覺語言”,愈發顯現其跨越時空、溝通心靈的文化力量,不僅能夠激發世界對中國的興趣與理解,更能在多元共生中為全球藝術創新與文化互鑒,注入獨特靈感與東方智慧。
早在2010年夏天,鄭欣淼在故宮博物院接待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國際出版團隊及其法國合作伙伴時,各方就編輯一部向國際讀者介紹中國歷代繪畫的大型視覺藝術畫冊達成共識。之后,一部涵蓋中、英、法、意等多語言版本的《最美的中國繪畫》面向全球市場發行推出,成為中國文化與出版“走出去”的標志性產品。
如今歷經十余載精心打磨,《中國名畫全集(精華版)》在之前基礎上終于瓜熟蒂落。
為此,鄭欣淼在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國際出版團隊配合下,組織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東方藝術部高級研究員張弘星、資深國際出版人郭光等多位國內外學者,以“敬畏之心”對中國古代繪畫進行了系統梳理與研究,按照美學界“藝術價值、歷史意義、文化符號”3個基本原則,從浩瀚的中國歷代繪畫作品中遴選出207幅精品,并組織20多位學者對每一件作品的時代背景、藝術風格、美學價值、歷史地位以及作者的藝術成就進行解讀。
同時,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國際出版團隊與全球各大博物館合作,利用最新的設備和技術采集高清作品圖像,力求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全景呈現中國歷代名畫的美與文化內涵,最終成就了這本《中國名畫全集(精華版)》。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名畫全集(精華版)》不僅推出中文版,還兼有英文版,這在鄭欣淼看來是拓展了中國美學的當代表達與國際可理解性。
“我們在內容解讀中兼顧學術性與普及性,既不削弱中國藝術的本真內涵,也力求通過準確、親切、專業的語言,向全球讀者呈現中華美學核心理念,助力中國文化在多元文明中實現理解共鳴與精神共振。”鄭欣淼表示,依托視覺與語言的雙重力量,讓中外讀者在觀賞中理解,在理解中共鳴,這對于中國繪畫在國際舞臺不僅“被看見”,更“能被懂得”“可被對話”,是一次積極的嘗試。
在《中國名畫全集(精華版)》全球首發式現場,一場圍繞中國古代繪畫的學術對談同期舉行,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導師李海峰主持下,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書畫部副主任汪亓,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黃小峰,資深國際出版人郭光等嘉賓,以該書所選畫作為出發點,圍繞中國古代繪畫的藝術體系構建、美學思想傳播、圖像語言的國際適配等議題各抒己見,暢談中國古代繪畫中的細節與故事。
從《中國名畫全集(精華版)》中,李海峰讀到了編著團隊對于畫作內容篩選和注釋文字解讀兩個維度上的“細節”和“用心”,“畫作選取是精中取精,文字解讀是要言不煩,是中外讀者欣賞畫作的一個導游”。
在黃小峰看來,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他希望海內外青年能夠通過這本書讀懂中國傳統繪畫的價值和內涵,希望中國青年讀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培養文化自信。
從近年來故宮書畫的訪問量、故宮出版社相關書畫圖書的銷售量上,汪亓發現民眾對于中國傳統繪畫的興趣和關注與日俱增,“以中國傳統繪畫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走向世界,這本書的出版提供了一個窗口,只有看到風景之后,才能吸引更多人進來欣賞”。
中國青年出版總社負責人表示,經過法國法蘭克福書展、英國倫敦書展、2024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和2025年北京圖書訂貨會商務談判,《中國名畫全集(精華版)》已與英國獨角獸出版發行公司達成英文版的全球營銷協議,法語、意大利語等外文版談判也正在推進中。截至目前,中英兩個語言版本的首發訂單已超過1.5萬冊。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3-35814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