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abel id="oextc"><meter id="oextc"><bdo id="oextc"></bdo></meter></label>
        <li id="oextc"><meter id="oextc"><bdo id="oextc"></bdo></meter></li>
      • <label id="oextc"><meter id="oextc"><bdo id="oextc"></bdo></meter></label>

            <span id="oextc"></span>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中原大地看小康系列報道之一:大別山里幸福一家人

              時間:2020-07-08 11:01:07|來源:農民日報|點擊量:12712

              中原大地看小康系列報道之一:大別山里幸福一家人

              俯瞰田鋪大塆 汪洋 攝

              許多年之后,面對田鋪大塆,韓光瑩就會想起他的紅色家史。

              田鋪大塆,位于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一個別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村落。田鋪大塆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聽起來很陌生。但如果你是大別山的英雄兒女,這個名字可能就如雷貫耳了。

              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沿著村間小路,走進一家家創客小店,了解鄉村旅游、鄉村振興。在“老家寒舍”民宿店,總書記仔細察看服務設施,同店主韓光瑩一家圍坐在一起交談。

              韓光瑩回憶,當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鄉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

              韓光瑩的母親夏世梅今年已是82歲高齡。老人怎么也沒想到能見到總書記,她說:“總書記很和藹,握著我的手,問多大歲數、身體咋樣,了解家庭情況。”

              革命戰爭年代,韓光瑩家是一個紅色的家庭,爺爺是傷殘老紅軍;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時期,韓光瑩家是一個奮斗的家庭,懷揣夢想,走出大別山;進入新時代以后,韓光瑩家是一個圓夢的家庭,響應黨的召喚,回鄉創業,成為大別山區鄉村振興的先行者。

              紅色之家

              大別山,橫亙神州腹地,古老村落多,紅色故事多。位于大別山北麓的新縣,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也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

              通過“老家寒舍”客廳墻上的照片和介紹,記者了解到了韓光瑩家的紅色家史。

              韓光瑩的爺爺韓家蘇生于1905年,1928年參加紅軍,在戰斗中身負重傷,組織上安排他回鄉休養,直至去世。韓光瑩的三爺爺韓家文,1932年隨紅軍轉戰川陜,兩年后犧牲,年僅19歲。韓光瑩的父親韓文宏是村里的老黨員,當過大隊會計、公社綜合廠廠長。韓光瑩的兒子韓建東,從小夢想和太爺爺一樣,參軍報國,2019年如愿考入軍校,立志成長為一名空軍飛行員。

              “100多年來,通過四代人的堅守傳承,紅色家風已成為我家最寶貴的財富。”韓光瑩說,“村里有很多像我們這樣的‘光榮之家’,附近還有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落腳點、許世友將軍故里,一代代流傳下來好多故事。”

              大別山是一座豐碑。這里是董必武、陳潭秋等從事建黨初期活動的重要基地,這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并成就了鄂豫皖蘇區的輝煌。

              鼎盛時,以新縣為首府,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人口達350萬,主力紅軍4.5萬余人,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僅次于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在戰爭年代,當時不足10萬人的新縣就有5.5萬人為革命獻出生命。

              “我每次到革命老區考察調研,都去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就是要告誡全黨同志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就是要宣示中國共產黨將始終高舉紅色的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奮斗之家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與改革的強大動力分不開。

              農村改革之后,韓光瑩家吃飽肚子不再是問題,但離富裕還有距離。

              1971年出生的韓光瑩,兄弟姐妹6人,父親常年在外忙于工作,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們拉扯成人。同很多村民一樣,韓光瑩一度守著綠水青山卻找不到飯碗。

              怎么辦?打工!

              1993年,韓光瑩高中畢業后便外出務工,第一站來到河南焦作,從事電解鋁工作。由于技術熟練,1997年,韓光瑩被河南鞏義市一家大型電解鋁企業高薪挖走,這一干就是14年。

              外出務工讓韓光瑩收獲頗豐:一是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二是娶妻生子,三是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正當生活漸入佳境時,韓光瑩失業了。

              2011年,韓光瑩回到了田鋪大塆。那時,韓建東已經10歲。

              韓光瑩夫妻倆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孩子命運。韓光瑩一咬牙,借錢在縣城買了一套房。后來,妻子袁業葉當起了“專職陪讀”。

              買房之后,韓光瑩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不僅要還債,家庭的日常開銷也水漲船高。袁業葉靠打零工和做點小生意掙錢補貼家用。

              正當韓光瑩感到迷茫無助時,政府伸出了援手。新縣有關部門通知他去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參加培訓。經過培訓,韓光瑩獲得了專業涉外技能。

              在當地政府組織下,2012年初,韓光瑩與同伴從北京飛往韓國,開始出國務工生涯。到韓國后,韓光瑩主要從事造船產業中的除銹噴漆工作。

              然而,由于語言、文化差異以及對韓國環境不熟悉,韓光瑩很不適應,飽受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痛苦和煎熬。

              “在外國打工的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苦,有的苦能被別人看到,有的苦只有自己知道,比如思鄉之苦。”韓光瑩感慨。

              為了紓解精神的孤獨,韓光瑩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后,立即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通過網絡,韓光瑩拉近了自己與家鄉、親人的距離。

              韓光瑩說,韓國的工資比國內高很多。為了多攢點錢,4年沒有回過一次國。每月除了買點生活必需品外,其余的工資都匯給妻子,讓她還清欠賬后存入銀行。

              去韓國務工4年,韓光瑩算了一筆賬:扣除各項開銷,純賺40多萬元,不僅還清了家里的欠賬,手里還結余20多萬元。

              韓光瑩是新縣眾多出國務工者之一。自1984年以來,在中央和省、市的幫扶下,新縣一直把派往國外就業作為為民服務的支柱產業來抓,成立了專門的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機構,已累計向韓國、日本等國家輸送人才數萬人。如今,新縣已成功探索出“職業培訓+國外就業+回國創業”的新發展模式。

              圓夢老家

              2016年,韓光瑩從韓國回來了。

              不少人在問:在韓國務工,一年收入十多萬元,為啥要回老家?

              韓光瑩說,回家理由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家鄉的巨變。

              轉機始于2014年。從網上,韓光瑩獲知老家成功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隨后,新縣規劃“九鎮十八灣”,發展全域旅游。縣鄉整合資金,為田鋪大塆修路排水、清理池塘、建垃圾中轉站,打造“創客小鎮”。

              韓光瑩敏銳地意識到,回國創業的機遇來了。

              在政府幫助下,韓光瑩投入20多萬元,對老房進行翻新改造,建成村里第一家民宿——“老家寒舍”。

              “老家寒舍”門口有竹、門頭掛匾、院內設景。進堂屋,一切如總書記來時的陳設:對面懸一幅“蕉嶺煙云圖”,下方、兩側是長條案、老桌椅。

              韓光瑩笑道:“小院、堂屋,體現北方民居的硬朗;斜頂、閣樓,追求南方民居的靈秀。中原文化、楚文化、徽派文化,在我家融合。”

              習總書記來過后,“老家寒舍”成了網紅民宿,人氣爆棚,旺季時一房難求,年收入達到10萬元。在韓光瑩的帶動下,全村已有20戶鄉親開辦民宿。為了高效經營民宿,他張羅成立合作社,統一承接訂單,登記結算。

              因為山美水美,許多游客走進田鋪大塆,流連忘返。韓光瑩的二嫂曾祥英瞅準商機,開了一家“英子飯店”。曾祥英說,人氣旺了,財氣自然就來了,節假日每天能掙2000多元!女兒馬上辭工,從外地回家,一起創業。

              不只是韓家,賣手繡鞋墊的“匠心工坊”等20多家創客店就地取材,各具特色,生意做得風生水起。2019年,田鋪大塆接待游客63萬人次。

              在田鋪大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如今,新縣挖掘紅色遺址遺跡365處,打造旅游精品工程40多個,到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未來,我會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搶抓機遇,帶領大家把田鋪大塆民宿做精做細,做出特色,做成品牌,帶動更多鄉親過上小康生活。”韓光瑩說。

              回望韓氏家族的百年變遷史,我們不禁感慨:他們雖處在大別山深處、社會最基層,卻是值得敬佩的,因為他們用奮斗改變了命運。 本報記者 張培奇 李朝民 范亞旭 王帥杰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563-25516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1. 責任編輯 / 胡海洋

            2.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3. 終審 / 平筠
            4. 上一篇:【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工人新村“變身記”
            5. 下一篇:15分鐘“圈”出美好生活
            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亚洲 欧美 国产 动漫 综合|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综合精品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欧美va亚洲va国产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久久综合久久久|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欧美亚洲综合激情在线|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片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草草|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九七|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 欧美偷窥清纯综合图区|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下载| 亚洲欧美国产日产综合不卡|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