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中小學生迎來了的居家學習生活。最近,小王的家長發現,孩子上網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常發脾氣,有時嘴里還會冒出幾句臟話。“起初只是覺得孩子太不習慣這種學習方式,但幾周過去了,孩子情況不僅未見好轉,還添了愛做鬼臉的毛病。”小王的異常表現引起了家長的警惕,立即帶著他來到了劉昌藝的診室。
“孩子出現搖頭聳肩、擠眉弄眼、喉鳴喊叫等刻板動作,或許并非淘氣調皮,可能患上了不受主觀控制的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劉昌藝說,該病多發于5至12歲的兒童,一般男孩多于女孩,癥狀多、病程長、難治愈是抽動癥的特點。“若不及早積極治療,癥狀可能會一直延續至中老年時期。”
劉昌藝的父親是赫赫有名的“京城小兒王”劉弼臣,他首創中醫兒科調肺學派,認為肺為五臟之華蓋,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肺臟受邪后又容易引起其他臟腑的病變。劉昌藝跟隨父親學習二十余年,襄診抄方,耳濡目染,將“調肺”的治療思想繼承并發揚,他認為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屬于肝風癥,因肺經有痰、肝經有風、肝陽上亢所致,想要緩解治愈病癥需從肝肺論治。
結合父親的調肺理論和自己四十余年的臨床經驗,劉昌藝常以疏風宣肺、利咽通竅的辛夷、蒼耳子、元參、板藍根、山豆根為基礎方,再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靈活加減。由于患者多為兒童,劉昌藝還在藥方中添加味道甘甜的甜葉菊,不僅能幫助孩子更易接受中藥湯劑的口感,還能起到生津止渴、降壓減脂的功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治療,小王的抽動癥有所好轉,學習成績也有了一定提升。“中醫藥對治療小兒抽動癥的效果不錯,但一定要堅持治療,一般來看,療程要持續半年至一年。”由于調肺學派講究預防為先,食療和護理是極佳的治療手段,而小兒抽動癥的發病與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以及精神過敏有關,所以劉昌藝特意囑咐患者在飲食、生活、學習等方面注意,避免病情反復。
患者平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感冒。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忌大魚大肉、生蒜洋蔥等發物,還要和碳酸飲料、膨化食品說“不”。劉昌藝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學習壓力,避免“棍棒”教育,讓孩子少玩手機、少打游戲,適量參與戶外運動。
人物簡介:劉昌藝,主任醫師,東城中醫醫院兒科特聘專家,世界醫藥研究中心研究員。出生于中醫世家,為“京城小兒王”劉弼臣之子,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長治療兒科各種疑難病癥,如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哮喘、腎炎、心肌炎、重癥肌無力等疾病。
實習記者 何蕊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08-275102-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