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節食、吃減肥藥、瘋狂運動……你是否正在減肥的路上“一路狂奔”,為了掉秤不惜一切代價?當你沉浸在體重下降的喜悅中時,身體可能在承受著難以言說的痛苦。
過度減肥,指體重低于健康范圍(BMI<18.5)或采取極端減肥手段,其危害不容小覷。針對過度減肥給身體帶來的內傷,醫生來教你如何應對。
營養不均衡
過度減肥時,進食不足或飲食單一,身體缺乏必要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皮膚干燥、面容蠟黃、皺紋增多、頭發干枯、指甲脆弱等問題接踵而至。嚴重時,身體分解肌肉組織獲取能量,肌肉力量下降,基礎代謝率降低,惡性循環就此形成。
對策
確保飲食多樣化,攝入足夠蛋白質、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針對減重手術后短期內不能正常進食的患者,口服維生素片、鐵劑等藥物補充營養物質,確保維生素和礦物質吸收。
低血糖
過分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低血糖悄然來襲。頭暈、心慌、出汗,甚至暈厥,若在開車或高空作業時發生,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對策
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攝入,選擇低升糖指數(GI)食物,如全麥面包、燕麥,避開粥類、米糊、甜飲料等升糖快的食物,可有效應對。
貧血
偏食、挑食致鐵元素攝入不足,貧血隨之而來。疲勞、頭暈、面色蒼白,女性經期癥狀更明顯,工作學習效率大受影響。
對策
增加富含鐵食物攝入,如紅肉、動物肝臟、綠葉蔬菜,搭配富含維生素C食物(如柑橘類水果)促進鐵吸收,是改善貧血的良策。
月經紊亂
過度節食或應用減肥藥,內分泌失調、月經紊亂會緊隨其后。月經推遲、量少甚至閉經,長期如此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導致不孕不育。
對策
保持健康飲食結構,避免過度節食,月經紊亂持續存在應及時就醫。
免疫力下降
營養攝入不足,機體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減弱。過度減肥者更易感冒、感染疾病,且恢復時間更長。人體在減肥時正處在分解代謝大于合成代謝的過程中,這種自我“消耗”本來就使身體處在亞健康狀態,這時一旦得病就會進入“過度消耗”過程,恢復起來也就更慢了。
對策
保證充足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尤其是維生素C、維生素D和鋅等對免疫系統有益的營養素,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脫發
頭發營養供給不足,毛囊萎縮,脫發問題凸顯。正常人每天掉落頭發約50根,過度減肥導致的脫發,每天掉落頭發可能遠超100根,頭發稀疏、干枯,甚至露出頭皮。
對策
增加富含蛋白質、鐵、鋅和生物素食物攝入,如雞蛋、堅果、豆類,可緩解脫發。減重手術后患者第3-5個月左右同樣會因為掉秤過快出現脫發情況,這時適量增加乳清蛋白粉補充,雖然可能會減緩掉秤速度,但是能在短時間內改善脫發狀況。
骨質疏松
鈣、鐵等礦物質快速流失,骨質疏松找上門。骨骼疼痛、身高變矮,甚至骨折風險增加,女性過度減肥者更易中招。
對策
增加富含鈣食物攝入,如牛奶、豆制品,適當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適量負重運動(如快走、跳繩)增強骨密度,是預防骨質疏松的有效手段。減重手術后患者也面臨骨質疏松風險,術后第一時間口服維生素D不可或缺。
膽結石
長期低脂或極低熱量飲食,膽囊缺乏收縮信號,會導致膽汁長時間滯留。膽汁中的水分被膽囊過度吸收時,膽固醇易結晶形成結石,造成右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需手術治療。
對策
適量攝入健康脂肪,如橄欖油、魚油,避免長期低脂飲食,可預防膽結石。
胃痛
若長時間不進食,胃酸缺乏食物中和,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發灼痛感。當節食導致營養不足時,胃黏膜的修復能力也會隨之下降,更容易被胃酸或膽汁侵蝕,胃炎或胃潰瘍隨之而來。
對策
避免過度節食,少食多餐,防止過度空腹,是呵護胃健康的要點。空腹不適時可少量攝入堿性食物,比如蘇打餅干、溫牛奶,以中和胃酸。同時,減少咖啡、酒精、辛辣食物的攝入。
減肥要闖過三道關
減肥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減肥路上你可能會遇到以下三道關卡:
減重平臺期
體重下降后代謝率降低,易進入平臺期。此時,很多人會感到焦慮,甚至懷疑自己的減肥方法是否有效。這時不能再進一步節食,建議調整飲食結構(如增加蛋白質比例),每周進行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和2次力量訓練。增加肌肉量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突破平臺期。
極端飲食反彈
過度節食(如每日僅攝入500千卡)會導致肌肉流失、基礎代謝下降,90%的人會在一至三年內復胖,甚至超過原體重。長期堅持合理的飲食結構比短期極端節食更有效。
科學的減重方案應保證每日攝入不低于1200千卡,并均衡三大營養素(糖、脂肪、蛋白質)。可以采用“限能量平衡膳食”的方法,減少精制碳水,增加膳食纖維,每日熱量缺口控制在300至500千卡。
心理壓力
減肥過程中,情緒波動、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并不少見。過度減肥者中,30%-50%伴有焦慮、抑郁或體象障礙。而負面情緒可能導致情感性過度飲食,陷入從減肥失敗到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不僅對日常生活造成干擾,還可能出現社交退縮、自我封閉等行為。
此外,建議大家培養健康自我形象,避免過度關注體重和外貌。需明確減肥是長期健康管理,而非短期形象工程,必要時可尋求心理醫生或營養師支持。
你真的需要減肥嗎
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減肥,但以下人群需警惕肥胖帶來的健康風險,盡早干預:
BMI≥28或腰圍超標者
BMI(體重指數)≥28屬于肥胖,若合并腰圍超標(男性≥90cm,女性≥85cm),內臟脂肪堆積可能引發代謝綜合征,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風險。
合并代謝性疾病者
如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癥患者,肥胖會加速病情進展,減重5%-10%即可顯著改善血糖、血壓控制。
BMI≥32.5的過度肥胖者
這類人群常伴隨嚴重并發癥(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需考慮減重手術等醫學干預。
青春期后體重持續增長者
青少年期肥胖可能影響骨骼發育,成年后更難控制體重,這類人群需早期干預。
文/馬天翼朱志東(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08-36000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