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荔枝》正在熱映。影片中“荔枝使淚灑嶺南”的情節尤為引人關注——被貶謫的李善德聽聞長安淪陷的消息后,在悲憤中食用了大量荔枝,雙眼赤紅如炭,腫似熟荔。這一幕恰與中醫“過食熱性食物引動肝火”的理論相契合。
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荔枝甘溫而香。通神益智,填精充液,辟臭止痛,滋心營,養肝血。果中美品,鮮者尤佳,以核小肉厚而純甜者勝。多食發熱、動血、損齒,凡上焦有火者忌之。食之而醉者,即以其殼煎湯,或蜜湯解之。”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治醫師、浦東新區名中醫繼承人王磊博士指出,荔枝是溫性水果,少量食用能補氣血,但過量食用卻可能導致肝臟“上火”。肝火沿著經絡上行至頭部,容易引發眼睛紅腫充血、分泌物增多甚至視物模糊等癥狀,也就是常說的“眼睛冒火”。現代醫學研究亦發現,空腹大量食用未成熟荔枝可能引發低血糖昏迷,即俗稱的“荔枝病”。專家建議,成人每日食用荔枝不超過15顆(約200克),兒童不超過5顆,且應避免空腹食用。
除荔枝外,羊肉、蝦、榴蓮、韭菜、大蒜等熱性食物,吃多了也可能加重上火。建議日常可以多選擇瓜類、蘋果、葡萄、火龍果等平性蔬果,有助于清熱護肝。
中醫理論中有“肝開竅于目”的說法,即肝臟的狀況可通過眼睛體現。如今,人們工作壓力較大,肝目失調已成為常見問題。針對這一情況,王磊表示,中醫一般使用“雙管齊下”的調理法:一是可以通過穴位按摩疏泄肝氣,每日按壓足背第1、2趾間的太沖穴與行間穴3—5分鐘,力度以有酸脹感為宜,可以緩解眼睛發紅、心煩易怒的情況;二是使用經典方劑,如逍遙散能疏肝解郁兼顧脾胃,加味逍遙丸在逍遙散基礎上加丹皮、梔子,專門針對肝郁化火,黑逍遙丸則由于添加了熟地黃,適合容易頭暈乏力的亞健康人群。
荔枝對于我們而言已觸手可及,但食用仍需節制,“日啖三百顆”終究只是詩人的夸張表達。在選購荔枝時,應選擇果皮鮮紅、果蒂鮮綠的成熟果實,食用前用淡鹽水浸泡15分鐘,可減輕熱性反應。如果出現上火癥狀,可飲用綠豆湯、菊花茶緩解,一旦眼部出現持續不適,則需及時就醫。(記者 左妍 通訊員 孫婷 葉梓予)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08-36152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