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廣視網(通訊員:田玉堂 馮晨霞)在不久前揭曉的駐馬店市第五屆戲劇大賽中,正陽縣參賽的3家民營劇團選送的3個劇目全部獲獎。其中1個文華演出金獎,2個銀獎。作為首次參加政府舉辦的市級大賽的“草根”劇團,他們克服設備簡陋、行當缺失等困難,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把經典劇目原汁原味地奉獻給觀眾,贏得觀眾的掌聲和評委們的贊揚。正陽縣便民豫劇團有限公司上演的劇目《鍘刀下的紅梅》,飾演胡蘭子的小演員王敏,用甜美雅麗的唱腔,富有動感的表演給評委和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一舉奪得演出金獎。 團長王林場高興地說“我們民營劇團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多虧政府的扶持、文化部門的關心幫助。”
近年來,正陽縣加大對民營劇團的扶持與管理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著力處理好民營劇團自主發展與政府引導的關系,為民營劇團創造了和諧的發展環境。目前全縣共有各級各類民營業余劇團20多家,演職員工大都在15人以上,在文化、工商部門注冊的有11家,90%以上的民營劇團是豫劇、曲劇團。正陽縣民營劇團猶如中國文藝百花園中綻放的又一枝奇葩,姹紫嫣紅。正陽戲劇以優美的旋律浸潤著百姓心靈,為精神文明建設增添了正能量。
財政扶持。一是政府買單,群眾免費看戲。2012年以來,正陽縣財政共出資150多萬元購買民營劇團戲曲曲目,送900多場次戲曲下鄉。二是熱情扶持。按參賽演出場次等形式補助民營劇團,對劇目創作優秀、參加藝術活動獲得好名次的劇團給予扶持鼓勵。近年來,先后采購近10萬元演出道具以實物形式扶持鼓勵劇團。三是積極培育,壯大隊伍。對投資、收益分配、演員招聘、經紀人等文化演出市場要素,進行行政管理和市場引導,幫助他們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促進民營劇團健康發展。縣文化部門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民營劇團辦理注冊證件,幫助該縣12個民營劇團辦理了工商、稅務、演出和機構代碼“四證”,為他們外出演出提供了極大方便。同時,正陽縣文化局還積極為民間藝人評定職稱。
典型引路。一是示范帶動。加強示范性劇團的建設,提高民營劇團演出質量。在政府組織的活動中優先購買民營劇團的劇目,在傳統節日、重大賽事、慶典節會等各種公益、商業演出活動中邀請其參加,為其創設自我展示、技藝交流服務平臺。二是考評選優。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連續三年組織開展了戲曲大賽,搭建了民營劇團展示、交流、發現人才的平臺。獲獎劇團還可作為政府“舞臺藝術送農民”、“送戲下鄉”等重大活動購買劇目的定點單位。如2012年通過全縣第一屆戲曲大賽,按每場1500元購買榮獲優秀獎的6個民營劇團294場次演出。2013年、2014年第二屆、第三屆戲曲大賽后,按每場1800元購買榮獲優秀獎的6個民營劇團的280場次演出。依托“文化三下鄉”平臺,把扶持資金向獲得觀眾和市場認可的民營劇團傾斜,激勵民營劇團創作優秀劇目,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劇團的綜合實力。
規范市場。以繁榮農村文化市場為目的,以規范農村文化演出市場為手段,形成監督網絡,加大監管力度。一是強化監督。加大打擊無證演出力度,徹底查處違法經營,凈化市場環境。建立群眾監管長效機制,以社會監督管理為依托,構建大眾化的監督網絡體系,積極吸收鄉鎮文化站人員和村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擔任農村文化市場監督員,將監督網絡延伸到基層。二是行業互助。積極引導組建縣民營劇團工作者協會。面對演出市場萎縮、演員工資上漲的現實,充分發揮民營劇團行業組織的作用,引導他們加強行業自律、互助,規范劇團運轉,實現低成本、高效益發展。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3-2075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