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廣視網訊(記者:張洋 韓帥)11月12日,在驛城區水屯鎮源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紅薯基地,一片片的紅薯田訴不盡豐收的喜悅。當記者步入紅薯地時,看到大型紅薯收獲機來回穿梭,合作社的工人們正在有說有笑地忙碌著。
在紅薯地里,記者見到了源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李建設。今年50多歲的李建設是水屯鎮大李莊人,12年前就把自家的田地種上了梨樹,發展果園經濟。近幾年,頭腦靈活、膽識過人的他從電視上看到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是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就把目光轉向了農業產業化。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在玉興晟有限公司的基礎上,他又成立了驛城區水屯鎮源晟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李建設擴大種植規模,流轉土地近千畝,他把梨樹苗和紅薯一起套種,在今年天氣多變的情況下,他的晚秋黃梨喜獲了大豐收,紅薯畝產也達到了6000斤到8000斤。不僅為他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還解決了附近村莊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
李建設告訴記者,他的紅薯大豐收,可不是偶然,而是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手段才有今天的收獲。今年源晟種植專業合作社新流轉的土地一下來,他就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對當地土壤進行測樣,并根據投資、管理和收益等多項分析,李建設決定在流轉田里種植紅薯。
有了專家的指導,李建設沉下心來,帶著工人潛心研究紅薯高產技術。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鄰村種的好的紅薯畝產都在2000到3000,他們的紅薯畝產確達到了6000斤到8000斤。
目前,全市規模經營步伐進一步加快,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依法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組織13938家,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土地流轉面積213.73萬畝。土地流轉后的規模經營不僅有利于農業技術、機械、新品種等各種增產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糧食單產10%左右,而且通過生產資料集中采購等,還使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新型主體適度規模經營,還讓農民有了多元化增收。在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租金的同時,農民也改變了原來“亦工亦農、亦商亦農”的兼業化狀態,通過經商、外出務工和創辦企業,獲得工資性、經營性收入。調查表明,不能外出務工或經商的老年人和婦女,季節性地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工,每天可得到40~100元的收入。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6-1026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