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推廣要高昂“龍頭”
近日,正陽縣溫氏種植專業合作社里一片繁忙:給花生化學除草、種植無公害蔬菜,幾十名剛參加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社員,有的在撘溫棚架子,有的在種植晚豆角。這是正陽縣以農業科技龍頭帶動農業科技推廣的一個場景。
據了解,“三夏”生產開始以來,正陽縣溫氏種植專業合作社邀請12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師,先后來到合作社田間培訓基地,面對面的培訓農民。合作社要讓200多戶社員在家門口學會無公害種植技術。如今,在該縣,像這樣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有340多個。他們為農業科技推廣起到了“龍頭昂、龍身動”的作業。
近年來,各地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生產大戶以及農業特色基地在發展農業、繁榮農村、致富農民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于農業科技推廣,對此,這些“龍頭”的重要作用將更加凸顯。為此,不少地方和部門都提出要積極實施“強龍興農”工程,即切實做強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龍頭”,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步伐,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生產水平,提高農村發展水平,提高農民富裕水平,從而推進新農村建設。
實施“強龍興農”工程,形象地說,就是要讓“龍頭”昂起來,讓“龍身”舞起來,讓“龍尾”擺起來。而最關鍵的,就是要千方百計讓“龍頭”昂起來,因為只有“龍頭”才能帶動“龍身”和“龍尾”,只有農業科技推廣的龍頭企業發展了、農業科技推廣組織壯大了、農業科技專業生產大戶成群了、農業科技特色園區基地鞏固了,農業生產才會真正向現代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才能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薄弱是制約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的關鍵因素之一。從我國實際情況看,目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尚不健全,技術推廣隊伍不僅數量趨于萎縮,技術推廣的“龍頭”還沒有昂起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水平還低,許多成果停留在實驗室里,未能有效推廣到田間地頭。因此,要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就必須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在穩定和強化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的同時,加快發展社會化農技服務的“龍頭”。
誠然,要讓“龍頭”昂起來,各地必須盡量出臺各種激勵措施,激發各類“龍頭”高昂起來的積極性。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科教興農、人才強農,加快培養農業科技領軍“龍頭”和創新“龍頭”,切實提高在崗農技推廣人員收入水平,努力打造一支農民信得過、靠得住、用得上的農業科技“龍頭”。進一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積極開展農民培訓,不斷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為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龍頭”昂起來了,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通訊員:田玉堂)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6-1920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