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有8000多畝的核桃林,年產量可達4萬多公斤,按照去年每斤15元的銷售價格,僅此一項,全村就可增收120多萬元。”臨縣張陽溝村村干部武浩忠高興地說。近年來,臨縣采取“以片規劃、集中投入、整體推進”的方針,結合“東山核桃西山棗,湫河兩岸大棚”的產業布局思路,大力發展優種核桃,增加農民收入。
據了解,張陽溝村是一個行政村,該村現有耕地9300畝,人口1100人,2013年人均收入3000元,自然條件比較惡劣,屬黃土高原典型的“深山大溝”,交通落后,信息閉塞。過去村民以種地為生,靠天吃飯,核桃產業作為該村的經濟林是主要收入,種植玉米為其次收入。
怎樣才能讓土里刨食的農民擺脫貧窮、走向富裕,增強他們的發展能力?這成為該村發展的頭等大事。早在1993年,時任臨縣林業局局長劉旭東與技術員劉平貴就多次來該村調研,最后因地制宜確定種植核桃。經過二十多年的陸續種植以及品種改良,目前,核桃樹已在該村基本全部覆蓋。“核桃耐旱、耐涼,產量穩定,不僅經濟價值高,生態效益也十分可觀。”已卸任的該村老支書馮穩庭細數著種核桃的好處。但核桃的生產周期長,六七年后才能見到效果,所以在剛開始種植核桃的時候,村民們大都沒信心。事實勝過雄辯,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看著漫山遍野的核桃林,以及每年可觀的回報,這幾年村民們都樂了,家家都能受益。64歲的村民馮穩天高興的說:“去年在核桃減產的情況下,我家也能賣兩萬多元”。
為了讓核桃樹在該村得到很好的發展,前后幾任村干部把管理核桃林作為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就是在該村全面實行“禁牧”,過了“白露”統一采摘;積極督促村民即時深翻土地、施肥、修剪、集雨育池等;鼓勵配套種植林下經濟小雜糧;每年邀請縣林業局技術人員到該村培訓指導,組建了專業的栽植隊,幫助種植戶解決栽培難題;其次,村干部積極與外地收購核桃的客戶聯系,解決村民銷售難問題。
據悉,雷家磧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該村的核桃產業。同時,緊抓臨縣西部中心鄉鎮的契機,依托當地核桃產業的特色優勢,做大做強農副產品流通增收工程,大力培育從事核桃產業的農民經紀人隊伍,積極籌劃成立核桃產業龍頭,使一批農副產品販運戶、核桃購銷戶逐步成長起來,真正實現該鄉核桃種植戶的“致富夢”。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6-304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