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思廣議】
作者:李炳孝
目前,為期一周的第九屆海峽論壇在福建舉行,眾多人才交流活動在論壇中開展。這只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兩岸人才交流的一個縮影。辦好海峽論壇,搭建交流平臺,創造合作機會,畫好兩岸人才交流的“同心圓”,促進兩岸人才更多、更便捷地交流合作,推動兩岸人才資源效益最大化,意義深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有利于提高人才效益。人才工作的任務很多,但最基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人才找機會、為發展找人才”。通過舉辦海峽論壇,在人才交流、資源共享、項目引導等方面加強合作,為兩岸人才交流合作搭建平臺,為他們創新創業創造提供更多機會,幫助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施展才能的位置,也為兩岸企業挑選“千里馬”創造了條件,可以更好地促進兩岸人才互相流動,挖掘人才資源潛力,優化人才資源配置,提高人才使用效益,努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最大限度釋放人才紅利,推動兩岸人才資源效益最大化,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有利于實現互利共贏。兩岸開展經濟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經濟合作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歸根結底離不開人才和智力支持。通過兩岸人才的交流合作,在對話中尋求合作項目、在交流中發現創業機會、在合作中實現融合發展,以人才的交流持續推動各領域交流合作。通過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和優質服務,推動擴大兩岸經貿往來,加強兩岸產業合作、企業合作、共創品牌、共拓市場,推動兩岸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更緊密融合,提高兩岸產業在世界上的競爭力,促進兩岸經濟社會進一步融合發展,互利共贏。
有利于弘揚中華文化。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受中華文化哺育,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是一家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植根在兩岸同胞內心深處,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通過加強兩岸人才尤其是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之間的交流合作,倡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文化基礎,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提供更堅實有力的精神支撐、更蓬勃旺盛的生機活力、更豐富多彩的人文內涵,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闡發中華文化的時代內涵,厚植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促進心靈契合,增強中華文化自信、中華民族自信。
有利于中華民族復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福祉、共同期盼、共同使命。兩岸同胞都是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推動者、獲益者,兩岸關系發展、臺灣同胞前途系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通過兩岸人才的交流合作,努力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的“同心圓”,攜手共破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共擔民族大義,共享發展機遇,攜手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和親情,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骨肉心連心,月映不須分兩岸;陸臺手攜手,龍騰必會震全球。可以預見,緊密圍繞產業優化升級,培育領軍型創業創新人才,積極創新機制用才聚才,不僅能激發兩岸人才攜手創新創業的熱情,更有可能加強兩岸經濟文化的交融,促動兩岸經濟社會實現雙贏發展。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22日?15版)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88-12187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