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廣電融媒體記者 春峰 張藝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如今三夏麥收期間的機械化率很高,一些更加智能的農機設備也在不斷涌現,不但效率提升,農民和種糧大戶也得到了實惠。
在西平縣二郎鎮的萬畝高標準糧田里,幾十臺大大小小的聯合收割機在金燦燦的麥浪間穿梭,機聲隆隆,一片繁忙景象。張堯村村民李書紅的四新合作社,今年全部種上了種糧,半天時間,合作社的六百多畝小麥已全部收割完。
合作社的小麥田里,數臺人工智能收割機穿梭在麥田間,技術人員介紹說,這種新型裝備通過加裝傳感器來識別農作物的狀態,經過自動設置參數和優化操作,不僅降低了收割機操作難度,還使小麥機漏糧減少,含雜率更低。與傳統農機相比,平均每畝可多收七八十斤糧食。
西平縣四新專業合作社的李書紅說,盡管今年有天氣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由于他們的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設施完善,旱能澆、澇能排,所以實現了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今年小麥畝產可達一千二百斤左右,比較其他區域每畝增收150斤,每畝效益能夠達到1500元。
西平縣農業技術區域推廣站站長丁群生介紹,集中打造高標準糧田作為糧食增產的根本舉措,至2019年底累計投入10.73億元,建成高標準糧田85.86萬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也穩步提高。
而在遂平縣玉山鎮,種糧大戶魏軍紅流轉的麥田正在進行機收,這邊收過之后,那邊立刻有打捆機作業對麥秸進行打捆,之后會送到附近的養殖企業。
遂平縣玉山鎮種糧大戶魏軍紅對記者說,他一畝地能打麥秸一二十捆,一捆可以賣到兩塊五,一畝地能有四五十塊錢的收入。僅此一項,流轉了6000多畝地的魏軍紅,就可以多收入三十萬左右。
截止到5月28日,全市小麥已收獲八成,部分地塊已經同時在進行夏播。駐馬店市農機推廣站站長王東升說,為保證三夏生產,市農機部門已經投入各類聯合收割機36000多臺,其中有聯合收割機30000多臺,從外面引進6000多臺,可以做到確保豐收,做到讓糧食顆粒歸倉。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88-25397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