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宋敏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11月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我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關注的問題。
讓“黃金政策”落地顯效
今年以來,我省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一攬子惠企措施,主要圍繞突出更公平環境、突出全要素支持、突出法治化保護、突出高質量發展、突出更濃厚氛圍“五個突出”,打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組合拳,民營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截至9月底,全省經營主體數量突破1100萬戶,前三季度,全省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5%,高于全國9.7個百分點,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59.8%;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高于全國3.9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0.9%,高于全省整體增速26.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民營企業增速11.5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的亮眼表現,為推動全省經濟實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形成了有力支撐,為河南‘經濟大省挑大梁’作出了重要貢獻。”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萬戰偉說,下一步將進一步深化民營經濟領域重大改革,加強頂層設計、加快構建“1+1+N”政策體系;強化機制保障,充分發揮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廳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開展形勢分析、加強跟蹤問效,形成政策“制定—落實—評估—優化”工作閉環,讓有含金量的措施取得實實在在、有感有得的扎實成效。
民營經濟工作需要各個部門和省市間的密切協作配合。今年3月,我省在省發展改革委設立民營經濟專門機構,主要職責包括分析研判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建立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等,將更好發揮統籌協調、綜合施策、促進發展的功能,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優環境、提供更多機會。
聚力創新提升民企競爭力
企業是市場經濟和技術創新的主體。“近年來,我省在營造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完善‘微成長、小升規、高變強’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培育建設創新聯合體,推動創新要素向民營企業高效配置、高水平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引領力和競爭力。”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何守法說。
截至目前,我省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11083家,占比85.95%;全省共有創新龍頭企業116家、“瞪羚”企業454家、高新技術企業1.2萬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6萬家;“科技貸”業務開展以來累計向民營企業放款186.53億元,支持民營企業3076次,占比均達95%以上。我省創新型企業中民營企業集群規模不斷提升,質量不斷提高,為我省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科技支撐。
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目前我省正處于產業質態躍升的關鍵時期,廣大制造業中小企業聚力以專出道、以精破局、以特逐強、以新求變,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注入強勁動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高潮說,在全省“三化”試點示范培育企業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比57%,90%的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布在“7+28+N”產業鏈群,中小企業已成為技術創新的策源地、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力軍。
通過支持中小企業承擔重大創新項目,我省累計建成省級產業研究院40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7家、校企共建研發中心1698家;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5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1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98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6589家。
優化環境促進民企健康發展
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需要從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基礎制度方面,優化市場、政策、法治“三大環境”,不斷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作為黨和政府聯系民營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多年來,我們強化思想引領,引導民營企業正確把握政策導向、找準發展方向;開展‘青藍接力’行動,發揮老一輩優秀企業家傳幫帶作用,引導新生代企業家建新功、立新業;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一大批民營企業深耕主業、穩健發展,持續鞏固并擴大市場優勢,這些都將為全省經濟版圖增添新的亮點。”省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莉說。
省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周遂說,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在規范市場競爭行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上持續發力,切實優化政策環境,使市場進入更加便捷、成長空間更加廣闊、交易成本更加節約、發展后勁更加充足,促進各類民營經濟主體生機盎然。“我們將切實加大公平競爭審查力度,推進公平競爭政策深入落實,不斷改進和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以公平競爭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為我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他說。
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制度,有利于實現規則平等、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萬戰偉表示,將嚴格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確保“一單盡列,不得單外有單”;對涉及重要民生領域的教育、衛生、體育等行業,穩妥放寬準入限制;重點聚焦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新業態新領域,推動形成更具柔性和韌性的準入管理機制,打通束縛產業轉型升級的堵點卡點,不斷提高準入效率。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88-33799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