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青島12月15日電(記者 解傳姣)12月15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正式啟用,海洋數據共享平臺建立。
據悉,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以滿足海洋國家實驗室面向全球發起的透明海洋、深海極地、藍色生命等大科學計劃中對智能超算及系統仿真的集群式重大需求為目標,立足千萬億次(P級)計算能力,面向百億億次(E級)國產化超算大科學裝置,構建國際一流的超高分辨率全球海洋模擬器。該平臺支撐透明海洋立體觀測網絡,向全深海基因組計劃等海洋科技前沿提供技術保障。
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理事長陳宜瑜(中)、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學委會主任管華詩(右二)、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左二)等共同啟動千萬億次超算平臺
目前,平臺已完成一期基礎條件建設并正式運行,計算能力達到了理論峰值每秒一千萬億次(1PFlops,即10的15次方)浮點運算的計算速度,為目前國際海洋領域性能最強的高性能計算系統。平臺的建設綜合了并行計算、智能計算、普適計算等先進的模式,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與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山東省科學院、浪潮集團協同合作,根據海洋領域科研和數據研究的需求,建設海洋大數據、海洋云平臺、海洋網絡空間安全等六個子平臺。
與此同時,海洋國家實驗室聯合中國海洋大學、浪潮集團和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組建了一支100人的技術支撐和服務團隊,在開展平臺硬件系統的運行維護的同時,為建立覆蓋海洋大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海洋大數據庫及智能云服務平臺,先期開展海洋監測、觀測數據及其分析算法和模型,深海動力、環境、流體等高精度數值模擬與實時可視化,深海生物醫藥計算仿真研究等技術研發和儲備。
未來,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將圍繞國家海洋科技創新發展的重大應用需求,全面將國家互聯網+、國家大數據、國家人工智能2.0等重大戰略計劃融合到海洋領域中,以全域海洋關鍵現象高效、快速、精細數值仿真模擬和預測為需求導向,針對海洋國家實驗室面向全球發起的透明海洋、深海極地、藍色生命等大科學計劃中對智能超算的集群式重大需求,依托已建的千萬億次和在建的百億億等國產化超算大科學裝置,構建國際一流的超高分辨率全球海洋模擬器。
據了解,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的啟用給海洋數據共享發布提供了有力抓手。了解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需要海洋數據的強大支撐,高質的海洋數據,意味著擁有占領海洋科技至高點的主動權。然而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各涉海科研院所獲得的海洋數據很難實現共享,這成為制約海洋科技跨越發展的系統瓶頸。
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
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是我國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于2015年10月正式啟用,由國家部委、山東省、青島市共同建設,定位于圍繞國家海洋發展戰略,開展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依托青島、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建設國際一流的綜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匯聚創新資源和創新團隊開展原創性研究,提升我國海洋科學與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引領我國海洋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88-7469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