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近照作者供圖
□本報記者李曉舒
一頭干凈的板寸,愛穿黑T恤、西裝褲,右手夾著采訪包,見人“自來熟”,金絲眼鏡后的眼睛總是彎彎的,散發出善意的微笑,這就是我的同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駐駐馬店記者站站長楊曉東。
楊曉東家在武漢。今年春節前夕,他剛回武漢探親兩天,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就發生了。1月23日,武漢全面封城。1月26日晚,河南省派出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為第一時間記錄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決定讓楊曉東就地轉為“戰地”記者,跟隨醫療隊采訪。
回到曾在這里讀書、生活,承載了自己許多美好回憶的城市,這一次,楊曉東卻笑不起來了。
陰雨連綿的天氣籠罩著空蕩蕩的城市,原本人聲鼎沸的街道只能聽到救護車的鳴響。“剛開始確實讓我感到絕望和焦慮,透不過氣,真是感覺大難來臨了。”楊曉東說,當時,各種謠言滿天飛,作為黨報新聞工作者,要增強自己的判斷力,更要凸顯主流媒體定盤星、壓艙石的價值擔當。特別是看到同行的河南醫護人員不懼犧牲,置自身生命于度外,視病人如親人、豫鄂一家親的擔當奉獻,作為記者的職業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他頂住身心的巨大壓力,堅持為事實真相發聲,以每天一篇的頻率,推出了《我們來就是要打硬仗的》《有愛的生命才有溫度》等50余篇武漢直擊稿件,傳遞了聚合力與正能量。
2月10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武漢前方報道組臨時黨支部在武漢成立,楊曉東任臨時黨支部書記。他一方面為大家積極協調防護器材,盡最大努力保障前方記者安全,常常為大家的安危寢食難安;一方面時刻關注疫情變化,帶領大家團結一致,將最真實的“戰斗”場面傳回本部,推出了《戰“疫”使者——記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河南醫護人員》《鄭醫護士邵青青:以心換心,用愛戰疫》等一大批催人淚下、傳遞溫暖、點燃希望的新聞報道,產生了廣泛影響。
“把恐懼變成勇敢,是我這一生的光彩。”有醫護人員這樣說道。抗疫期間,楊曉東每天都被醫護人員的精神鼓舞著,他的笑容也一點點被找了回來:“醫療隊是真正的英雄!正是在采訪過程中,我被他們的奉獻精神驅散了恐懼,點燃了希望!”
抗疫期間,他多次流著淚、用顫抖的筆記下一個個感人的瞬間:有不遠千里來到武漢重癥病房里做保潔員的義工、有綻放生命奇跡的首批治愈出院的84歲的老人、有命懸一線兩人相互鼓勵生死相守的親兄弟、也有因疫情失去親人而遭受巨大心理創傷的普通武漢人……
采訪期間,還有很多震撼人心的話語讓他銘記終生。有的病人說,“有時候生命脆弱如紙,但更多的時候卻堅韌如山”;有的病人對護士說,“說天上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沒有看到過你們的眼睛”;還有的人說,“沒有你們,我都走了不知道多少天了”;抗疫最后的時刻,春天也快要來到,有病人給護士寫詩,贊美她們是“報春人”……
“這次戰‘疫’凸顯了黨的光輝和偉大,凸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凸顯了中華民族是一個生生不息戰無不勝的偉大民族,凸顯了在災難面前每一個普通人所奉獻的涓滴細流也能匯成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楊曉東說。
由于在抗疫過程中的突出表現,楊曉東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楊曉東說,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將更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認真踐行“四力”,用帶有溫度的筆觸,為這個偉大時代放歌、為這個偉大時代抒寫。不僅要成為偉大時代的記錄者,也要成為參與者、推動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屬于自己的力量!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252-25703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