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獎補的重點從傳統景區轉向大遺址、博物館等文博場所的數字化升級改造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劉春香
豫菜振興、考古旅游、非遺點亮、鄉創實踐、數字賦能……2月8日,在鄭州召開的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上記者注意到,今年河南文旅工作著力創新創造,進一步開拓新領域,并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令人期待。
會議提出的“工藝+豫菜振興”尤為令人關注。在今年文旅工作版圖中,“豫菜振興”是重要一環。將借鑒浙江省“百縣千碗”成功模式,大力推進豫菜振興,推動“豫菜”出圈出彩。重點抓住長垣、信陽兩大片區:支持長垣把全國廚師之鄉打造成為全國美食之鄉,支持信陽市探索美食+民宿的新路徑,推動信陽菜產業化、品牌化發展。此外支持有條件的省轄市創建美食之都。
同時,建立全省工美產業聯盟,打造創意研發、加工制造、銷售流通、市場服務等為一體的產業鏈,推進“雙千工程”(發展1000家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形成千億級工藝美術產業)。
近幾年,河南考古不斷出圈出彩,多個考古新發現登上全國熱搜榜,并創下了多個“第一”:14項考古項目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居全國第一;截至目前,49個考古項目入選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居全國首位,遙遙領先其他省份……同時,公眾參與考古的熱情越發高漲。在此氛圍中,考古需要“花式”打通與公眾的聯結,走近尋常百姓,讓文化傳承薪火綿延。
在考古旅游發展上有兩個成功案例:敖漢小米、岫巖玉。依托考古成果,推動當地特色產品提升了品位、形成了產業。目前,省廳已與兩個成功案例的策劃者達成了合作,將殷墟、二里頭、三門峽廟底溝打造成考古旅游的示范性工程,以期實現考古旅游上的突破。此外,依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建設國際考古研學中心。籌辦國際考古旅游大會并發起成立國際考古研學旅行聯盟。謀劃建設國際考古旅游安陽示范區,建設“甲骨學堂”“殷墟甲骨文云端數據庫”“安陽國際青銅藝術小鎮”、婦好墓展示與活化等項目,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
在去年成功探索開展“黃河非遺點亮老家河南”活動的基礎上,今年將繼續開展“黃河非遺點亮老家河南”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與浙江財經大學合作,選擇浚縣、溫縣、輝縣,林州、欒川5縣10個村,邀請國內知名高校設計院系與青年設計師聯合駐村創作指導,另選空間賽題向全國高校開放。
會議提到,文旅部產業司把河南作為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的示范區,將于3月份啟動與清華文創院合作,在濟源、修武、光山、欒川等選擇20個村開展“鄉創實踐”。
元宇宙時代來臨,文化和旅游將如何用數字賦能文旅,讓老百姓享受文旅大餐?省文旅廳每年拿出4000萬元,對數字化建設進行獎補。從今年開始,獎補的重點從傳統景區轉向大遺址、博物館等文博場所的數字化升級改造,用數字活化文化、用數字展示文化、用數字詮釋文化。以“龍門數字化展示中心”“數字紅旗渠紀念館”為引領,推動建成一批沉浸式數字體驗場館。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252-271362-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