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霽,薄霧輕繞河南省淅川縣金河鎮北部的蒿坪村,一條條平坦的村路蜿蜒而過,村內路旁墻體彩繪訴說著濃濃的鄉愁與時代新貌。這座曾經貧困閉塞的小村莊,正經歷著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蒿坪村村域廣闊,人口眾多,歷史遺留問題較為復雜。過去,蒿坪村道路泥濘不堪,雨天難行,鄰里間的矛盾也屢見不鮮。“之前大家經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誰也不服誰。”76歲的村民王閣娃說,“現在村里開‘民意懇談會’,有啥問題,村干部現場給俺們解決,大伙心里有啥怨氣都當場解開了。”
“這個簡易棚,占了公共用地,還影響鄰居采光,傷了鄰里感情,是我不對,村里調解后,不到3天,都拆了。”村民李某主動拆除違建的棚屋,與鄰居的多年積怨化解。
蒿坪村駐村第一書記水名岳介紹,為了轉變村里的風氣,村里推行黨員積分管理制度,每月召開懇談會,搭建起溝通橋梁。由網格長、黨員和道德模范組成的13支基層調解隊伍,為解決群眾問題活躍在田間地頭。
6月11日,蒿坪村駐村第一書記水名岳(右)與村民在蔬菜大棚交流西紅柿長勢和銷路。(受訪者供圖)
帶著“鄉村光榮榜”獲得者參觀縣城,村民干勁更足了;跟村干部一起去周口市西華縣學習鄉村大食堂建設和產業發展,村干部眼界更開闊了;在鄉愁文化節上,再現老中青三代婚禮現場,抵制高價彩禮,推進移風易俗……水名岳說,基層治理慢工出細活,為的是讓村民生活越來越有滋味。
生活富起來,是蒿坪村變化的另一張名片。“我家就在蔬菜大棚旁,每天早上走幾步就能干活,一年能多賺兩萬多元呢!”76歲的村民王存欣喜地說。蒿坪村緊鄰縣道,生態資源豐富。村里積極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建設起54座蔬菜大棚,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10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約5000元。此外,村里還大力發展林果產業,種植的蜂糖李今年預計收入翻倍。
近年來,蒿坪村還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前來游覽參觀。河南理工大學師生們創作了70多幅充滿地域特色的墻體彩繪,如今成了游客熱門打卡地。當地開展鄉愁文化節,兩年已累計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帶動村里農產品銷售近16萬元。
村里的希望小學里,有129名學生,其中80多名是留守兒童。村干部多次協調愛心企業為學校捐贈電腦和校服,經常為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品和牛奶。“以前連想都不敢想孩子們在村里上學還能用電腦,現在都實現了!”學生家長說。
去年重陽節,一場熱鬧的“百家宴”讓村里的老人們至今念念不忘,這次活動也激發了在外鄉賢回饋鄉里的熱情,許多在外人士紛紛為家鄉捐資出力。村里的幾十盞太陽能路燈就是在外人士捐資購買并安裝的。夜幕降臨,路燈次第亮起,照亮了民心,更照亮了鄉村振興路。(記者吳剛)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263-35869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