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大河財立方消息,為進一步集聚金融資源,提升金融服務,優化金融生態,更好推動“兩高四著力”實施落地,中共河南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金融服務“兩高四著力”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方案提到,到2025年底,全省金融總量穩步增長,融資結構持續優化,綜合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金融服務“兩高四著力”更加精準有效。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萬億元,信用債發行3000億元以上,科技型企業、綠色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全省各項貸款平均水平。未來3—5年,實現金融要素配置與“兩高四著力”有機融合,金融“五篇大文章”提質增效,直接融資占比明顯提升,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集聚發展,地方金融機構競爭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地方金融風險大幅收斂,金融生態更加優化。
主要任務
(一)聚焦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農業強省,加快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現代金融體系
1.深化制造業金融服務。落實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項目儲備和推送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強項目對接,精準支持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用好用足8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通過應收賬款、票據、倉單和訂單融資等方式促進產業鏈條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圍繞重點產業鏈群,充分運用省市縣金融服務專員、行長進萬企、金融會客廳等工作機制,為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2025年全省組織政金企對接3000場以上。
2.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探索“股貸債保”聯動,聚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強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支持銀行保險機構規范建設科技金融專業或特色分支機構。推動科技貸、“專精特新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提質擴面,落實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實施科技型企業首貸破冰、信用貸擴面行動,力爭2025年末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20%。組織金融機構與中原科技城等創新平臺開展深度產融對接。實施銀行間市場債券融資增量提質行動,強化重點培育和常態化發債輔導,力爭發行更多“科技板”科技創新債券。探索建立“科技金融聯盟”“科技保險共保體”,構建多元化金融服務平臺。
3.提升金融服務農業強省建設水平。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資金投放,推動涉農貸款規模持續擴大、占比不斷提升。落實好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保持對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力度不減。聚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做好糧食穩產保供金融服務,全力守護“中原糧倉”。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優勢,在嚴防違法違規舉債的前提下,為建設高標準農田、農村水利設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處置設施等提供中長期資金支持。創新設施農業建設及種養循環產業、育種基礎性研究和重點育種項目融資模式,在承貸主體、還款方式、貸款期限方面給予差異化支持。推動更多農產品納入農業保險范圍。支持縣域富民產業發展壯大,加大新型農業、林業經營主體和農戶信用貸款投放力度。優化和美鄉村建設與城鄉融合發展金融服務,推廣低門檻、小額度、純信用農村消費貸款,為縣域消費場景提供個性化信貸產品。
4.加力支持穩外資穩外貿。圍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綜合運用信貸、債券、股權、租賃、保險等方式,支持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發揮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作用,推動有外貿實績企業金融服務覆蓋率達到100%。進一步擴大貿易便利化和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政策覆蓋范圍。扎實推動自貿區金融創新。深入貫徹落實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工作部署,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擴面增量提質。進一步落實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發揮進出口銀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政策性金融支持作用。指導外貿企業把匯率波動納入日常財務決策,堅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5.打造現代化金融體系。積極引進境內外各類金融機構、金融資本,豐富我省金融業態和金融產業鏈。深化與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等資本市場合作,常態化開展專題培訓和對接走訪,推動更多企業上市融資。推動上市公司市場化并購重組和產業整合,力爭2025年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授信規模180億元,投放金額50億元。做優做精中原股權交易中心“專精特新”專板。大力推動“基金入豫”,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促進天使基金、風投基金、創投基金集聚發展。持續開展“險資入豫”,深化“保險資管河南行”。深入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工作。創新綜合金融服務,強化交通物流、現代水網和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儲備和融資對接,支持全省交通區位優勢進一步向樞紐優勢轉變。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豐富區域特色期貨品種,2025年上市丙烯期貨期權等新品種,實施“保險+期貨”試點,延伸期貨產業鏈,加快集聚金融與產業資源。
6.加快推進數字金融體系建設。加強數字金融服務和產品創新,重點支持我省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先進計算、人工智能、衛星產業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快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增強數字化經營服務能力。支持高標準組建省級征信公司,市場化運營省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加快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廣應用,加快推動公共信用數據開發利用,為提升民營、科技等領域金融資源可得性提供支撐。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對科技型企業、綠色低碳項目等快速識別、篩選對接、風險評估能力,提升數實融合水平。
(二)聚焦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全面提升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和精度
7.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用好用足支農支小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持續完善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深化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推動向外貿、民營、科技、消費等領域小微企業傾斜對接幫扶資源,解決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和問題。探索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主動授信、隨借隨還貸款模式。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建立完善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積極發展普惠型人身保險業務。持續用好助學貸款、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性產品,優化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返鄉創業農民工、新市民等重點群體金融服務。
8.擴大民營經濟融資供給。開展金融服務民營經濟“三進一提升”系列活動,組織金融機構進園區、進商會、進企業,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質效。加大民營企業首貸、續貸、信用貸的投放力度,力爭2025年末民營經濟貸款余額達到2.4萬億元。搭建商會融資助貸載體,推廣“銀行+商會+擔保+民企”助貸模式。規范融資服務收費行為,進一步清理資金通道和過橋環節,促進民營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9.加大服務消費與養老領域金融支持。加強項目儲備,引導更多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落地。結合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圍繞汽車、家電、數碼產品、家居、文旅等重點消費領域,開發差異化消費信貸產品。加強綜合金融供給,努力滿足老年群體、養老機構等多樣化養老金融需求。推進金融服務的適老化改造,滿足老年人紙質存折、存單、現金等業務需求。加強健康產業、養老產業、銀發經濟的金融支持,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好個人養老金制度。
10.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加強地方金融風險防控,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深化河南農商銀行改革,為打造高質量農商行奠定堅實基礎。推動城商行高質量發展。發揮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充分運用專項債、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支持收購閑置存量土地和存量商品房等政策,支持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優供給。
11.加強地方金融監管。持續清理規范地方金融組織,加快出清“失聯”、“空殼”及嚴重違規經營機構,2025年退出50家以上。加強涉金融經營主體準入登記管理,進一步清理違規使用涉及金融屬性字樣的市場主體。加強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協同,推進建設省地方金融監管服務信息平臺。深入推進“四預兩打”機制落地生效,推動非法金融活動全鏈條治理,持續開展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發揮網格化管理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用,加快出清存量,堅決遏制增量。持續整治農民專業合作社非法金融活動。
12.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依法打擊惡意逃廢債,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加強金融領域府院聯動,支持金融機構依法維權。完善金融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金融糾紛調解中心。組織開展地方金融系統干部教育培訓,提升金融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培育和弘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講好河南金融故事。
(三)聚焦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金融賦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13.加力支持美麗河南建設。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強化金融服務,支持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保障生態保護修復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助力污染防治攻堅,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推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為重要領域、重點區域和重大項目的綠色發展提供穩定中長期資金支持。
14.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認真落實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用好用足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機構優化綠色信貸業務流程、產品和服務,探索環境權益抵質押貸款、環境效益掛鉤貸款等產品。推動銀行機構逐步實現綠色信貸業務全覆蓋。鼓勵保險機構研發巨災保險、生態保險、環保技術裝備保險等碳保險產品,發展新能源汽車保險,推廣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15.加大利用資本市場綠色融資力度。加強政策宣講培訓,推動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碳中和債券、可持續掛鉤債券等創新型債務融資工具落地。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積極探索綠色債券資產證券化,拓寬綠色項目融資渠道。加大培育輔導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掛牌、上市融資和再融資。推動上市公司綠色發展,強化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信息披露。培育壯大綠色發展基金,加快推動河南省綠色發展基金二期投資落地。推動更多綠色主題私募基金在我省落地,引導私募機構投資綠色項目。
16.加強綠色金融發展機制保障。健全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綠色信貸給予獎補和貼息支持。對銀行機構綠色金融政策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豐富結果運用場景。推動金融機構探索環境和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方法、技術和工具,提升綠色金融風險識別、防控和應對能力。
(四)聚焦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進一步優化支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金融供給
17.充分滿足文旅項目和企業融資需求。分類整理全省范圍內有融資需求的文旅項目和企業名單,及時更新項目和企業信息。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跟蹤監測,挖掘有效信貸需求,加強文旅企業融資對接,加大貸款投放力度。
18.加強特色化差異化金融支持。支持“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化線路培育行動,對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支持。探索“金融+文化IP”貸款模式,對“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項目品牌評估價值進行授信,提供IP孵化、開發等環節的全鏈條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針對文化和旅游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創新景區收益權質押貸款、旅游住宿貸款、文化創業貸款等專屬信貸產品,加大信用貸款、隨借隨還等貸款模式的推廣力度。
19.拓展文旅消費信貸業務。鼓勵銀行機構發行文旅消費聯名信用卡和借記卡,對持卡人提供門票購買優惠、分期優惠、消費滿減、消費積分等特色權益。創新文旅消費類金融產品,為旅游者提供便利的產品分期貸款、小額消費貸款、先游后付等消費金融服務,激發金融拉動旅游消費能力。簡化外匯業務辦理流程,增強銀行卡、移動支付等支付方式兼容性、包容性,提高境外旅客在豫支付便利化水平。
20.拓寬文旅企業的融資渠道。積極挖掘符合條件的優質文旅企業,推薦納入省上市掛牌后備企業庫進行培育,一企一策做好上市服務。發揮銀行業機構和融資擔保、信用增進機構的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文旅企業發債融資。支持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基金以市場化方式參與重大文旅項目、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等建設運營,開展小微文旅企業股權投資,增強文旅產業發展活力。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263-35968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