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俗中感知我們的時代,以積極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來擁抱我們的時代,才能無愧于大好春光,無愧于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百歲老人田金玉今年收到的新年禮物,是家人在網上買的100種進口食品;春節前后鄖西縣夾河鎮農村殺年豬的少了,村民不僅收入來源多樣化,消費習慣也在改變;武漢位列春節國內游人均花費水平最高的前10個城市之一,人均花費5000元以上,比往年進一步提高……一年年春節,悄然變化的是年俗文化,不變的是對親情的守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守歲、拜年、祭財神、逛廟會,除了這些傳統民俗活動,下單年夜飯、全家旅游、網上拜年、電子紅包、“集五福”等正在成為廣受歡迎的新年俗。從以前年夜飯講求肉葷、量足,到如今年夜飯追求健康、營養;從舶來品充當著稀罕物的角色,到如今只需一根網線就能讓全球商品飛進山村溝寨;從中國人特有的春節,到寫福字、貼對聯成為一種全球文化風尚,春節越來越國際化,年俗越來越有時代感。新年俗的出現,成為時代發展、社會變遷的有力折射。通過新年俗,我們不但可以管窺新時代的精神風貌,還可以透視經濟、社會、文化、生活方方面面的進步。
有人可能會擔憂,傳統年俗發生變化,年味會不會越來越淡?春節是最濃重的傳統節日,盛放的是中國人千百年來渴望團圓的質樸情感,迎新納福的真誠愿望。只要春節的情感底色不變,精神傳承不變,文化根基不變,在年俗表現上有所變化,年味也只會與時俱進,更加貼近民生。年俗形成于世世代代的傳統風俗,是最富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但尊重傳統并不代表拒絕時代的邀請,更不能抱殘守缺、閉目塞聽。就像禁鞭之初,不少人擔心沒有鞭炮聲的春節會失去年味,但現在人們越來越構建起不要環境污染、不要噪音污染的共識。感受時代的脈搏,緊跟時代的心跳,新年俗在擴展舊年俗的同時,也詮釋了春節更豐富的時代意義。
春節讓全世界都過上了“中國時間”,無疑是中國新年俗的亮點表現之一。“中國新年家庭日”活動在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舞獅、舞龍熱熱鬧鬧出現在倫敦白金漢宮門外的新春慶典上,貼福、寫福成為全世界越來越多商家的春節習俗,春節此時充當了中國文化的使者,成為文化輸出的重要部分。春節新年俗中的世界元素,讓中國傳統文化漸漸走進世界人民心里,也讓中國與世界實現了情感上的連接和共鳴。世界各國對中國春節的認同和接納并非偶然,一方面是因為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春節寄望對各國人民來說有共同的情感價值,另一方面中國的發展、中國的擔當讓中國文化越來越有走出去的自信。
風俗尚可易,情感永留存。新年俗的點滴變化,基于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承載著人們在新時代里更高、更新的追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在新年俗中感知我們的時代,以積極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來擁抱我們的時代,才能無愧于大好春光,無愧于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18-191662-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