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圍繞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學分類為基礎,以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為目的,加快形成導向明確、精準科學、規范有序、競爭擇優的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人才評價機制,建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的人才評價制度,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各項決策部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必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人才強國。人才評價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資源開發管理和使用的前提。建立科學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對于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激勵引導人才職業發展、調動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人才評價機制仍存在分類評價不足、評價標準單一、評價手段趨同、評價社會化程度不高、用人主體自主權落實不夠等突出問題,一些行業、領域在人才評價中的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更是備受詬病,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深化改革,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形成導向明確、精準科學、規范有序、競爭擇優的人才評價機制,必須健全人才評價標準,改進和創新人才評價方式,將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事業為上、公道正派的黨管干部原則落細落實。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指導意見》要求,在健全人才評價標準上實行分類評價、突出品德評價、科學設置評價標準,形成以職業屬性和崗位要求為基礎的科學人才評價體系,加強對人才科學精神、職業道德、從業操守等評價考核,鼓勵人才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作出貢獻、追求卓越。要創新多元評價方式、科學設置人才評價周期、暢通人才評價渠道、促進人才評價和項目評審、機構評估有機銜接,加快建立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的人才評價制度。
建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的人才評價制度,要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選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結合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情況、新問題,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的人才評價改革工作。依照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人才工作的特點,《指導意見》要求改革科技人才評價制度、科學評價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人才、健全教育人才評價體系、改進醫療衛生人才評價制度、創新技術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完善面向企業、基層一線和青年人才的評價機制,突出了各領域工作重點,為我們指明了具體方向。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建立更加靈活、更加開放、更具實效的人才評價體系,為人才脫穎而出釋放出制度機制最大的牽引性動能;要根據各行業、各領域特點,堅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增強改革針對性、精準性。
堅持黨管人才,是我們黨的人才工作的一貫原則。我們要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加強和改進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人才領導體制和工作格局,創新黨管人才方式方法,為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要不斷健全完善人才評價管理服務制度,保障和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尊重用人單位主導作用,支持用人單位結合自身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評價人才,防止人才評價行政化、“官本位”傾向;要健全市場化、社會化的管理服務體系,進一步明確政府、市場、用人主體在人才評價中的職能定位,推動人才管理部門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積極培育發展各類人才評價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要優化公平公正的評價環境,加強人才評價法治建設,嚴格規范評價程序,強化人才評價綜合治理,營造求真務實、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評價氛圍和環境。
千秋基業,人才為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人才評價機制的指揮棒作用將越來越凸顯。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我們黨的新時代選人用人理念、政策貫徹好實施好,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讓各路高賢大展其長,為確保“兩個走在前列”提供堅實保證。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18-19392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