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絡湖北行第四站來到被譽為“柳編之鄉”的襄陽市程河鎮,共同見證程河柳編這門傳承300多年的老手藝。
程河柳編也稱襄陽柳編,產自襄陽市襄州區程河鎮,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程河鎮是中國三大柳編出口基地之一,有著“一腳踏兩省,雞鳴聞四縣”之稱,被譽為“柳編之鄉”。圖為產自程河鎮的吊籃藤椅,同類型產品在淘寶屬爆款,價格在400-800元不等。
程河柳編以柳條色白質柔、光潤勻稱和精湛的編技著稱海內外,有穿編、釘編、平編、擰編、精編和木編等六類手法。圖為襄陽程河首屆柳編文化節特等獎作品《柳編中國結》。
柳編是程河特有的民間工藝,逐漸發展成一個產業。產業有多大呢?程河鎮29個行政村中有11個是柳編專業村,柳條面積2萬畝,編工1.2萬人。
300多年前,程河鎮百姓便開始了柳編生產,以前農田一到汛期經常被淹,而柳條不怕澇,農民用它編成柳制品,時間一長,程河柳編小有名氣。
當地一直流傳著“只種不編,一畝四千(元);連種帶編,一畝八千(元)”的諺語。自06年開始,程河鎮就開始重視農民柳編技藝培訓,提升全鎮整體編織水平,發揮傳、幫、帶的作用。
如今,程河柳編生產已形成“四大格局”:基地大規模,編工大隊伍,公司大塊頭,效益大增加,柳制品已發展到六大類400多個系列,12000多個花色品種,產品遠銷國內外。
程河當地有一個順口溜:家種一畝柳,吃穿不用愁;會編小花籃,生活很舒坦;編工手兒快,包你發大財。與其出門打工去,不如在家當編工。圖為編工家中展示的柳編制品。
饒德義和趙愛芝夫婦在程河鎮上開了一家柳籃批發店,主營各類精品日用果籃、花籃,生產就在家中的客廳進行。據趙愛芝介紹,日常用的籃子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市場需求量很大。
“這樣的水果籃子我一天能編40個,訂單太多了,今年冬天可能要加夜班。”襄州區程河鎮農戶趙愛芝接受采訪的時候,雙手仍然熟練地在柳條上飛速穿梭,她的家里還雇傭了數名編工,整個客廳一片繁忙景象。
趙愛芝自16歲起就開始從事柳編活計,如今已經有34個年頭。去年4月份,趙愛芝還獲得首屆湖北(程河)柳編工匠技能大賽二等獎。
圖為趙愛芝家編織籃子用的柳條。原材料自產自銷,在趙愛芝家后院,種植著大片的柳條,當地人稱為“杞柳”。
柳編制成的籃子在編成后需要放入煮沸的顏料鍋中著色,接著用布將其擦干,置于空地上晾干后上漆,再度晾干后就完成了全部工序,標志著可以出庫售賣了。圖為著色后的柳編籃子。
圖為當地龍頭企業程河工藝品有限公司的產品倉庫,已經制作完成的柳編制品有序堆置。
圖為即將出口韓國的柳編制品“簸箕”,據總經理劉定文介紹,美國和韓國是當前柳編制品最大的出口國。
圖為編工正在熟練地編織手提籃子。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3-15083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