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我們的前沿科技】
光明日報北京4月20日電(記者晉浩天)來自國家天文臺、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及荷蘭萊頓大學等單位的學者,在利用我國天文大科學裝置郭守敬望遠鏡(LAMOST)進行光譜巡天觀測中,證認出1982個銀道面背景類星體,其中1338個為新發現星體。該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天文學期刊《天體物理學雜志增刊》。
類星體看起來類似恒星,其實是發光巨大的活動星系核,由于距離極其遙遠且明亮被天文學家稱為類星體,其發現已有60余年。長期以來,天文學家一直致力于發現更多類星體,用于研究宇宙大尺度結構、超大質量黑洞、宇宙再電離過程以及星系的形成與演化等宇宙熱點問題。
據介紹,過去數十年來,盡管類星體巡天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在天區覆蓋范圍上仍存不足。大型類星體巡天主要關注北天、南天的高銀緯天區,通常不覆蓋銀道面天區。銀道面方向上嚴重的塵埃消光、紅化以及密集的星場,使搜尋銀道面背景類星體十分困難,進而難以對銀道面天體測量系統誤差進行準確估計。“目前通過光譜證認發現的類星體已有近100萬個,但基本分布在南北銀冠區域。銀道面區域一直是類星體搜尋的‘無人區’。”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吳學兵說。
“銀道面背景類星體有著極為特殊的研究價值,是研究其視線方向上的銀河系星際介質的化學和運動學性質的絕佳探針。”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霍志英介紹,“低銀緯的類星體還填補了已知類星體樣本在銀道面區域空間分布上的稀缺,有助于補充和完善天體測量參考架。”
“此次發現,讓研究者們看到了基于光譜巡天在銀道面區域搜尋背景類星體的潛在空間,為將來更好研究、應用這些類星體奠定了堅實基礎。”吳學兵說,“下一步,團隊仍將利用郭守敬望遠鏡巡天繼續對銀道面背景類星體開展研究。我們期待經過新一輪巡天后,能發現更多銀道面背景類星體,并應用于相關的前沿科學研究。”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21日08版)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3-35206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