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abel id="oextc"><meter id="oextc"><bdo id="oextc"></bdo></meter></label>
        <li id="oextc"><meter id="oextc"><bdo id="oextc"></bdo></meter></li>
      • <label id="oextc"><meter id="oextc"><bdo id="oextc"></bdo></meter></label>

            <span id="oextc"></span>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文旅>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古籍之美在“質”也在“形”

              時間:2025-08-13 09:11:48|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點擊量:389

              【講述】

              古籍之美在“質”也在“形”

              講述人:中華書局原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徐俊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古籍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延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中華文化之所以弦歌不輟,古籍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內容來看,古籍包羅萬象,凡政治、軍事、社會、文化、宗教、科技,無所不包。從形態來看,古籍也豐富多彩,除了有“寫”“刻”之分外,還擁有“簡冊”“卷軸”“線裝書”等不同形式。古籍珍善本在存藏過程中,還因為歷代藏家的題跋、批校,形成了珍貴的遞藏本、批校本,是中國文化傳承積累的直觀體現。

              從20世紀初開始,現代出版業迅猛發展,古籍逐步告別了傳統線裝書的形態。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蓬勃發展,中國文化的基本典籍都有了適合閱讀的現代整理本。古籍的核心價值固然是其內容,是文字所承載的歷史、思想和文化,然而古籍的形態,包括紙張材料、印制工藝以及附著于物質形態上的傳藏痕跡等信息,都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和人文價值,不應忽視。

              不同的古書,都有屬于自身的形制,其開本、版式、字體、簽條、扉頁、牌記,甚至函套的材質和色彩,都體現著古人的審美選擇。傳藏有序的珍善本古籍,更有歷代遞藏者和經眼者的校勘、題跋、鈐印,承載了他們的認知與情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元素。比如,宋代趙明誠所著《金石錄》,國內多家出版社出過整理排印本,基本滿足了學術研究的需求。去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在“宋刻大系”叢書中推出了上海圖書館藏宋本《金石錄》高清影印本,讓這本古籍收藏史上最負盛名的宋本走出深閣,讓更多讀者能共享“金石錄十卷人家”的自豪。近日,我又看到上海書畫出版社高清復刻了國家圖書館藏“宋刻全本”《金石錄》,特裝本上市轉瞬告罄。《金石錄》受到現代讀者熱捧,正是“古書之美”仍能打動今人的有力證明。

              中國有著悠久的藏書傳統,現存5000萬冊古籍多數都已作為國有資產收藏于公藏機構。改革開放后,民間古籍收藏復興,但私人收藏古籍的總數不多。出于文物保護需要,除了在一些特定展廳能夠見到古籍“真身”,一般讀者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古籍原本。

              近年來,北京在報國寺重啟古舊書市場,上海在蘇州河岸恢復櫻花谷舊書市集,天津在海河之濱舉辦舊書市集。古舊書市的重啟,不僅僅是提供了更多書籍流通的渠道,也給普通讀者一些近距離接觸古舊書真容的機會,讓人們有機會領略古籍文字之外的形態美與人文氣息。

              讓古籍更親近大眾,我認為,應提倡和鼓勵古籍公私藏館在符合文物保護要求的前提下舉辦更多展覽,為公眾提供更多接觸古籍的機會。我曾多次參觀過國家典籍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等,深感博物館展陳是向公眾傳播古籍知識的絕佳平臺。我希望觀眾在博物館不僅能看到各類書畫藝術大展,也能看到簡帛文獻展、寫本書籍展、宋元刻本古籍展;不僅能看到“殿本”官刻古籍,還能看到汲古閣刻本、閔凌刻套印本等民間精善本古籍。

              應對古舊書業予以更多扶持。蘇州“文學山房”江澄波老人在古舊書業80多年的堅守,感動了不少人。他的書店,從1899年算起,已經有126歲了,是幾代讀書人的文化記憶。當下除國營古籍書店外,還有不少民間人士仍在堅持經營古舊書業務,古舊書店已成為富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地標。對于默默堅守的古舊書業,應該提供更多幫扶,留住遍布各地的富有特色的文脈。

              現代科技正讓古籍從“文物”變為“活態”的文化資源——古籍數字化解決了“藏”與“用”的矛盾,強大的搜索技術讓古籍文本“可查”“可讀”,VR視覺技術讓古籍“可感”“可互動”,新媒體傳播促成古籍“破圈”、與各種網絡文化共生。顯然,古籍從“高閣”走向大眾,離不開各類科技的力量,尤其是媒介融合。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這種變化,通過數字化、智能化以及傳播形式的不斷創新,降低古籍的接受門檻,如此,古老的智慧將更好地融入當下生活。

                (光明日報記者韓寒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2025年08月12日07版)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3-36191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1. 責任編輯 / 詹云清

            2.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3. 終審 / 平筠
            4. 上一篇:什么樣的詩歌有生命,充滿元氣?
            5. 下一篇:暑期檔電影市場蓬勃升溫 總票房破88億元 今夏,你看電影了嗎
            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日韩欧美综合|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五月天激激婷婷大综合丁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色|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国产天堂一区二区综合|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伊人情人综合成人久久网小说|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国产人|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久久本道久久综合伊人|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伊人情人综合成人久久网小说|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