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舉措。易地搬遷脫貧、生態保護脫貧、發展教育脫貧等都需要通過產業發展實現長期穩定就業增收,沒有產業脫貧,就無法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在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陳潤兒省長明確指出要抓住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等關鍵環節,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這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的責任擔當。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產業扶貧也是諸種扶貧舉措中最難的。從調查情況看,盡管各地在產業扶貧中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但普遍存在產業扶貧項目推進緩慢、沒有產生應有效益、帶貧效果差、項目成功率低等問題。其根源在于,與易地扶貧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和社會保障兜底等扶貧途徑相比,產業扶貧雖由政府推動,但最終必須通過市場檢驗才能得成。
當前,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產業扶貧項目在經營過程中面臨極大的市場風險,如果因為市場變化或項目選擇不準,發生產品滯銷,不僅不會使貧困人口受益,還會使其雪上加霜。同時,在全國統一勞動力市場已經形成的背景下,具有起碼勞動能力和經營能力的農村人口都已經脫貧,剩下的都是由于各種原因缺乏“兩種能力”的人口,一些簡單的項目推薦和扶持并不足以使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新形勢下貧困地區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對帶貧企業的優惠政策固然使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運而生,但從各地的實踐看,由于貧困戶人力資本含量低,信息獲取能力不足,缺乏與龍頭企業進行談判的能力,二者之間很難形成穩定而牢固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貧困戶從中受惠。
根據產業扶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今后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增強針對性:第一,“以政策換機制”。對于那些享受產業扶貧政策的帶貧企業(合作社),政府不僅要提出明確的帶貧要求,而且要著眼于貧困戶談判能力低的問題,參與到利益聯結機制的設計和監督運營中,把帶貧機制坐實,增強帶貧效果。第二,要瞄準貧困人口中那些有勞動能力但沒有勞動意愿的群體,通過基層組織全方位的教育、熏陶和引導,使他們擺脫習慣性貧困的思維,走上勞動脫貧、勞動致富的道路。第三,考慮到貧困人口多缺乏經營能力的實際,實事求是地鼓勵引導貧困人口以打工的方式參與產業化項目經營,讓他們通過增加工資性收入實現脫貧,而不是直接以經營者的身份直面市場。第四,要避免讓那些已經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搭產業扶貧優惠政策的便車。目前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的政策是一種特惠政策,一些地方為了實現政策多占,讓一些智障人口等享受扶貧貸款優惠,后果可想而知。精準扶貧要堅持綜合施策、多管齊下,不能把不同類型的貧困人口都放到相同的產業扶貧的籃子里。(作者單位: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39-21027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