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1月15日電 題:天津:“線上接單線下辦”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新華社記者尹思源
自打天津市河東區“社區通”平臺投入使用,天津市河東區陶然庭苑社區居民趙麗萍就逐漸喜歡上參與到社區治理之中的感覺。幾次問題的迅速解決讓她覺得,社區處理居民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了。
“社區通”平臺是一款基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黨建引領一站式社區治理云平臺。平臺建立了嚴格對應物理空間的小區、社區、街道框架體系模型,服務社區居民、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和各級政府組織。
陶然庭苑社區黨委書記張麗介紹,社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社區通”發布重要通知和便民服務指南,居民也可以在平臺上反映問題。“平臺注冊需進行實名認證,社區工作人員自主進行審批,既保證了反映問題的真實性,又在最大限度上給了社區工作人員工作自主權,干起活兒來不會束手束腳。”
有了“社區通”這個平臺,居民反映問題方式更直接,解決問題的速度也更快了。“之前小區內垃圾桶桶蓋上都是污漬,居民扔垃圾很不方便,多次跟物業反映但遲遲沒能得到解決,在‘社區通’平臺上‘吹哨’后,社區當天就幫我們聯系解決了。”趙麗萍說,“居民‘吹哨’、社區報到,這樣的機制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社區的治理工作中,居民還可以在留言區留言,居民之間的距離都被拉近了。”
“社區通”將“吹哨權”交到社區群眾手中,有效架起了居民與社區溝通的橋梁,也激發了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天津市河東區網格化管理中心主任袁輝說:“‘社區通’不給基層增加額外的考核指標,只是作為開展工作的工具。線上接單線下辦,既簡化了工作流程,又能夠提升工作質量。”
不僅如此,“社區通”還能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發揮不同的作用。開業不久的王鮮生生鮮超市位于河東區魯山道街道的藍山園社區,經營者王文龍告訴記者,剛開業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經營狀況一直不好。“甚至一度覺得無法繼續運營了。”王文龍說。
藍山園社區黨委書記香秀芳說,轄區內商鋪比較多,為幫助商鋪健康發展,藍山園社區成立了“商戶聯盟”,依托“社區通”發布商戶活動信息,迅速盤活了轄區內的企業。“店鋪的信息在‘社區通’上發布后,吸引了很多社區居民到店消費,店鋪銷售額在短時間內就翻了一番。”
從事美發行業的劉女士聽說后,果斷決定在藍山園社區經營一家美發店。“社區工作人員在‘社區通’平臺上為居民推薦轄區內的店鋪,作為經營者,覺得這里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劉女士說。
今年76歲的藍山園社區居民錢劍鋒從沒想過,“社區通”能給他的生活帶來很大變化。商戶生意好起來后,也在用各自的方式回饋社區居民。王文龍經常為轄區內的獨居老人、困難人群提供免費的蔬菜水果,劉女士的美發店也每個月為轄區內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理發。“我經常在‘社區通’上瀏覽信息,也會在上面和社區工作人員、鄰居們直接溝通,非常方便。”錢劍鋒說。
“社區工作者們可以在平臺上看到居民對社區工作的肯定,我們干起活來也更有勁兒了。”香秀芳說。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607-26846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