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1月18日電(記者陳春園)人少事多工作雜,這是一直困擾社區干部的憂心事。從2019年起,江西省宜春市宜陽新區探索實施“瘦街道、壯社區”的基層減負新舉措,通過加人、增效、聚力等“組合拳”,開啟了社區治理新局面。
為壯大社區力量,2019年宜陽新區探索開展“小街道、大社區”的管理體制改革,將街道干部下派社區辦公,讓各片區干部隊伍從原先的不到十人,增加到現在的二三十人。
宜春市宜陽新區社區志愿者節假日清理路旁垃圾。(宜陽新區管委會供圖)
當地官園街道翰林社區、棗樹社區合署辦公后,組建成棗樹翰林片區,有1萬多住戶、3萬多社區居民。棗樹社區干部周程說,以前社區只有六七名干部,人手緊,工作重,現在人員重心下移組建片區合署辦公后,片區已有21名專職社區工作人員,其中有14名社區干部、6名街道下派干部、1名社區工作者。此外,社區還聘請了18名專職網格員,參與社區治理。
不僅如此,宜陽新區還充分發揮片區黨員、志愿者等社會力量作用,在各片區組建“熟人服務隊”,作為社區治理力量的重要補充。
宜陽新區棗樹翰林片區黨委書記李昕介紹說,除了“加人”,還要“增效”。社區一方面上線了智慧政務系統,讓數據“多跑路”,干部和群眾“少跑腿”;另一方面簡化社區干部事務,將環境衛生、城市管理、糾紛調解等分配給社區職能部門人員負責,專人專務,改變了以往一個社區干部“包攬”各種工作的局面。
翰林社區干部袁安文說,現在社區工作人多了,待遇高了,每月還增加了800元到1000元收入,大家都鉚足干勁服務群眾,社區干部的身份認同感、事業成就感也更強了。
宜春市宜陽新區社會公益組織開展社區“四點半課堂”活動。(宜陽新區管委會供圖)
在宜陽新區棗樹園小區開店10多年的社區居民老晏見證了身邊的變化。他說:“以前小區環境臟亂差,去年,區里請來了物業公司,每天有人打掃,環境大變樣!”現在,棗樹園已被打造成一個新社區,學校、衛生所、農貿市場、居家養老等配套設施齊全。
社區老黨員蔣建新深有感觸地說,社區干部增加了,人員素質提升了,平臺完善了,居民辦事都是“一站式”辦理,非常方便,前段時間困擾居民多年的5層樓以上水壓不足問題也順利解決了,居民們生活舒心。
宜陽新區黨工委書記李雪梅表示,下一步,當地將繼續優化街居管理機制,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607-26868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張雪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