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中原大地上,沿黃生態廊道蜿蜒逶迤;黃河濕地,無數鳥兒不遠萬里,執著趕赴“黃河之約”;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等沿黃產業發展如火如荼;黃河實驗室的“智慧大腦”守護黃河安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正在黃河兩岸徐徐展開。
通過梳理筆者發現,近幾年來有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數量很多,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母親河,一直以來,都牽動著我省各級政協委員的心。
在高質量發展方面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地區,發展黃河流域的農產品跨境電商,對促進黃河流域對外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在《關于構建黃河流域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體系的提案》中,楊宏志委員建議優化國際物流樞紐體系建設,推進黃河流域各省區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體系的協同發展。
在經濟金融化大背景下,深入推進黃河流域文化金融創新,是文化和金融雙贏的現實選擇。陳穎穎委員提交的《關于加快文化金融發展推動黃河流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指出以現有文化產業平臺載體為基礎,創建黃河流域文化金融合作試驗區,探索文化產業投融資新模式,發揮市場力量促進文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在民生福祉方面
黃河下游灘區既是黃河滯洪、沉沙和排洪的區域,也是灘區群眾賴以生存的家園,灘區的防洪安全和居民生產生活安全是制約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2020年民盟河南省委會提交《關于我省黃河下游灘區居民遷建及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建議沿黃各市縣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統籌謀劃打造安置區各具特色的相關產業,并制定出臺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不斷拓寬產業發展空間,優化產業布局,發展以現代農業、觀光旅游為主的特色產業。
姚中有委員提出《關于加快黃河灘區鄉村建設的提案》,建議根據各個村莊的不同產業特色和所處位置、資源發展前景,統籌規劃布局,并對公共服務設施進行規劃提升。
在文化傳承方面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事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事關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和中華文明永續發展。2022年1月,王桂林委員提交《關于加強“漢文化”文旅資源統籌規劃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建議站在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落地和黃河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對區域漢文化文旅資源進行頂層設計和規劃,使該區域集中的文化遺存保護利用工作向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方向前進,實現黃河文化高質量發展。
不僅統籌文化資源,還要建立文化數據存儲和檢索平臺。同年,程青梅委員提出黃河文化資源數字庫作為一項基礎工程,其建設并非一地一城的工作,必須從省級層面,甚至從黃河流域層面來整體統籌推進。
黃河流經區域內許多城市既是人文資源厚重、歷史文脈延續的著名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所在城市群的中心、副中心和重要節點。民革河南省委會在《關于振興黃河流域古都名城文化凝集高質量發展精神力量的提案》中,建議河南將實施黃河流域古都名城文化振興工程擺在重要戰略位置,充分發揮河南古都名城眾多的突出優勢,帶頭講好“黃河流域文化故事”,為實現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
黃河(河南段)所孕育的河洛文化和中原文化是黃河文化中的璀璨明珠,為河南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內容和精神內涵。住豫全國政協委員梁留科委員建議深入挖掘黃河(河南段)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文旅融合的方式促進河洛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傳承發展,以打造黃河文化核心區,通過文化價值再造和文旅融合對“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產品衍生,創新文化遺產的活化形式,打造活化文化遺產高地。
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黃河文化的“國際表達”尤為迫切。楊瑋斌委提交了一份《關于抓緊制定中原特色黃河文化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總體方案的提案》,建議以高校和社科相關智庫為依托,系統梳理和挖掘我省的黃河文化資源,梳理黃河文明與中原文明的內在源流,打造適應國際傳播特殊需要的文化符號,為共建“一帶一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提供更強勁的文化驅動力。
在生態保護方面
如今,在河南三門峽黃河濕地,天鵝翩翩如約而至;在孟州黃河濕地,成群結隊的灰鶴、白琵鷺在這里翔集,構成了一道獨特的生態美景,“濕地鳥翩躚,黃河生態美”的美好畫面正是得益于委員們持續的關注和建言。
早在2018年,劉海潮委員就提交了《關于加強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提案》,提出成立專門的濕地保護和利用協調組織,加強保護區的綜合治理,取締無序取沙建橋的商業活動和旅游設施,建立退化濕地的恢復和合理利用的示范,加強對濕地生物多樣性的研究等。
此后,九三學社河南省委員會進一步關注黃河生態環境問題,提出強化地方政府統一協調組織、集中領導職能,建立健全部門和沿黃單位分工負責、密切協作的長效工作機制。
經過長期探索,濕地生態保護取得明顯成效。但是部分領域管理技術落后、保護手段不足問題仍然突出,例如缺乏濕地生物多樣性變化、生態變化監測,濕地數據標準不統一、基礎信息不完善、信息共享和利用不充分問題突出。民進河南省委會《關于加快黃河流域濕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建議,加強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濕地生態保護手段和技術,使黃河濕地治理體系、治理能力逐步實現科技化、現代化。
委員們在黃河岸邊“走讀”,深入黃河灘區調研,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通過提案提建議、出對策,以高質量履職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河南省政協融媒體中心 魏蔚)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713-28008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