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梁翊韜 通訊員 邢小寶
在神經外科領域,慢性硬膜下血腫(CSDH)是老年人群中常見的顱內疾病,表現為顱內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緩慢積聚血塊,它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早期癥狀常被忽視,一旦病情加重可能危及生命。
今年1月初,80歲的患者陳大爺,因腦出血在當地醫院進行治療。隨后不久,大爺在家中因站立、行走不穩,不慎摔倒,當時感到一陣頭暈,但很快癥狀就得到緩解,因此未給予重視。3月7日,大爺出現雙下肢無力癥狀,想著休息一下就可以了,仍未給予重視、未就醫,又過兩天,大爺雙下肢無力癥狀持續,且并無好轉,家人這才急忙帶著大爺前往市內某醫院進行檢查,頭顱CT結果示:雙側硬膜下積液、硬膜下血腫待排,為尋求進一步治療,來到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
接診后,醫院神經外科值班醫生宋孝政詳細了解病情,并完善相關檢查,以“慢性硬膜下血腫”為診斷將大爺收入院。入院后,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大且多臟器功能不全,為避免全麻手術可能導致的風險,神經外科主任陳輝、管床醫生宋孝政帶領科室醫護團隊經會診,最終決定在局麻下為大爺行雙側微創慢性硬膜下鉆孔引流術。
術中,在頭顱兩側各開一個小孔,置入引流管排出積血,解除腦壓迫,手術過程僅30分鐘。術后復查CT顯示,血腫已清除,患者自覺恢復良好,雙下肢無力癥狀消失。
陳輝表示,慢性硬膜下血腫常見于6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輕微頭部外傷后,因老年人大腦萎縮,導致腦組織與硬膜間空隙增大,脆弱的血管易受牽拉破裂出血,部分患者因長期服用抗凝藥或合并高血壓,進一步增加了出血風險。
硬膜下血腫常見表現:頭痛頭暈,“感覺腦袋里壓著塊石頭”;手腳無力,“走路像踩棉花”,容易跌倒;性格改變,突然健忘或反應遲鈍;大小便失禁,常被誤認為“老年癡呆”;意識障礙,嚴重時昏迷。
醫生提醒,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預防硬膜下血腫措施:1、避免頭部外傷: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和摔倒,外出時可佩戴頭盔,家中地面保持干燥,避免滑倒;2、合理用藥: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避免過度抗凝;3、定期體檢:有腦萎縮、凝血功能障礙的老年人,應定期進行頭顱CT或MRI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潛在問題。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889-34951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