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盡快找到稱心如意的伴侶,很多人會選擇婚戀平臺作為交友途徑。不少婚介公司以“高端匹配”為噱頭,收取不菲的介紹費,簽合同時承諾的“包成功”,服務時卻常常變成“看緣分”。真心尋緣的朋友們,是否真的能通過機構如愿認識適合的另一半?當交了錢卻找不到對象時,是要繼續“等待緣分”還是及時維權呢?
小芳為了結識合適的交往對象,與大型婚介公司簽訂了婚姻介紹服務合同,并交了3000元服務費。在與婚介公司溝通過程中,小芳提出了擇偶對象的身高、學歷、年齡等要求,雙方約定,在合同期內,婚介公司應根據小芳所提供的擇偶要求,至少向小芳安排1名“匹配對象”約見服務。
婚介公司先后向小芳介紹了5名男青年并安排見面時間,小芳均同意見面,但最后都因男方沒有時間等種種原因未能成功約見。直至合同期滿,小芳仍沒能約見到任何對象。
無奈之下,小芳向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起訴婚介公司,認為其未能履行合同義務,且在合同中擅自篡改其擇偶學歷要求,自己要求的是本科以上學歷,婚介公司介紹的都是本科及雙本科,因此要求婚介公司退還相應服務費。
婚介公司稱,擇偶條件當時已清楚寫在合同上,是小芳單方面認為我們修改了合同,況且公司已根據小芳要求安排對象約見,但小芳因自身原因未能約見成功,公司不應退還相應費用。
法院經審理認為,小芳與婚介公司簽訂的《婚姻介紹服務合同》中,擇偶要求為合同首頁第一項內容且有黑體字加粗,小芳稱婚介公司擅自篡改其擇偶要求,不具有事實及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但考慮到雙方合同期內,婚介公司確實未能成功安排小芳與任何對象見面,且無證據證明是小芳自身原因所導致,因合同目的未能實現,法院酌定婚介公司返還小芳2000元。
根據法律規定,經營者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義務,為客戶提供符合合同約定的商品或者服務。本案中,婚介公司作為經營方,應嚴格按照其與消費者所簽訂的合同內容履行其義務,如其履行具有瑕疵,應承擔全部或部分返還費用的賠償責任。
法官提醒
婚介公司往往收取不菲的服務費用,如需通過婚介公司介紹婚戀對象,消費者在簽訂服務合同時,應格外注意審核合同的關鍵條款,包括對擇偶對象年齡、身高、學歷、婚史情況的要求,婚介公司提供符合條件對象的人數以及成功約見的次數等,并注意在與婚介公司溝通過程中存證,避免婚介公司推脫責任,將無法履行合同的原因歸咎于消費者自身。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fazhi/show-124-35514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