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符合中國企業全球化戰略的需求,更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指明了重要方向。”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到哪里去投資,往哪里布局,‘一帶一路’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路線圖”。
自2001年中國正式提出“走出去”戰略以來,不少中國企業爭先恐后地描繪“出海”藍圖,可是往哪里走,怎樣走才符合企業自身條件和發展需求呢?這對于不少中國企業仍是一個巨大的風險考驗。
“以往企業走出去大多是邊走邊摸索,沒有一個大方向。因為對一些地區的市場、法律法規、勞動力狀況了解不夠,不少企業都交了昂貴的學費。”方洪波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企業可依托這南北兩個大方向布局,來推進自身的全球化戰略”。
據方洪波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美的已先后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意大利,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越南、泰國、印度和埃及等國加快布局,或并購當地企業合資辦廠,或異地投資建設生產基地。方洪波說,現在美的在海外有12個生產基地,基本上已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上的主要新興市場。
美的集團副總裁李飛德介紹,目前美的產品已進入所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根據我們初步的統計,年銷售額可達到50億到60億美元,而且增長的速度非常快”。李飛德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市場,對洗衣機、冰箱等家電產品有著持續旺盛的需求,市場潛力巨大。方洪波介紹說,今年美的集團的海外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比例預計會首次達到50%,“這說明美的圍繞‘一帶一路’進行布局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樣依托“一帶一路”沿線推進企業全球化戰略的還有位于廣西“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的慧寶源制藥有限公司。“從去年5月起,我們已經開始在東南亞國家開展中藥業務。”慧寶源總經理助理李方黎介紹說,受藥品監管等因素影響,中藥“走出去”難度很大,但在東南亞地區卻是個例外,“東南亞華人華僑數量巨大,他們對于中藥有著天然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市場前景非常好。”
據李方黎介紹,從2016年5月開始,通過向馬來西亞制藥企業出口中藥半成品,慧寶源在7個月內就實現了出口額800萬元,今年的出口總額預計將達到1500萬元。李方黎說,除了繼續向馬來西亞的合作藥企出口中藥半成品外,公司未來也計劃與東盟國家的藥企合資辦廠,滿足當地民眾對中藥制品的需求。
如果說“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推進全球化戰略提供了方向,那么產業園則是當前中國企業開拓全球市場的主要模式。
浙江民企華立集團目前已在泰國和墨西哥先后投資建設兩個工業產業園。位于泰國東部的“泰中羅勇工業園”,已吸引87家中資企業入駐,總投資超過25億美元,三期工程計劃將延伸到緬甸土瓦港,為中國企業提供直達印度洋的“新通道”。位于墨西哥的北美華富山工業園目前已完成環評和外部基礎建設,今年年底將迎來首批企業入駐,預計最終可接納100家企業進駐,為中國企業開拓美洲市場提供新平臺。
在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看來,“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需要海外承接的載體,“我們建設海外工業園就是為了讓更多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制造業企業抱團出海,分享經驗,防控風險。”汪力成說他給自己立了一個“小目標”:建設好境外中國工業園,讓境外中國工業園成為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工業唐人街”。
在柬埔寨,由紅豆集團牽頭管理、中柬兩國5家企業共同開發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經過多年建設,正在成為“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的中柬樣板園區。在印度,美的集團也在加緊建設一個占地近1000畝的工業園,預計2018年正式投入運營,這將成為南亞地區最主要的洗衣機、電冰箱生產基地之一。在馬來西亞的關丹和中國的欽州,由兩國政府共同推動的“馬-中關丹產業園”與“中-馬欽州產業園”成為世界上首個在對方建設產業園區的姊妹區。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企業已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所在國創造了近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載體,為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市場指明了大方向;“一帶一路”沿線的產業園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更好的軟環境,為促進企業全球化和區域自由貿易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機。
本報佛山4月24日電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88-10463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