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夏日的葉縣,玉米花生們翻滾疊翠,美麗的村莊交錯在綠意之中。作為農業強縣、新興工業大縣、文旅名縣,這里有96萬畝高標準農田,藏著豐收的底氣,12萬畝富硒小麥凝結著鄉村振興的“硒”望。7月18日,“2025·鄉村振興看河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葉縣,看這個以“葉公好龍”而聞名的地方如何書寫新傳奇。
田埂上的“詩與遠方”
“開春桐樹花開時,咖啡館外像落了層雪,游客捧著咖啡拍視頻,咱村成了‘網紅’!” 西馬莊村黨支部書記司志陽站在 “XI有時光” 咖啡館前,指著頭頂的桐樹果子笑道。這個曾不起眼的村莊,如今靠著“農耕文化 + 休閑體驗” 火了,農耕長廊里老農具泛著光,畫室里村民正臨摹炭粉彩畫,4000 畝核心區麥田里,觀景臺、共享菜園串起 “村中有田、田中有村” 的畫卷。
在相鄰的大李莊村,外村的村民張要需在桃花塢的魚塘里釣上來了一尾小魚,他說:“天熱停工了,就來這釣著玩兒。”在這里物聯網設備正在上演“科技秀”。蟲情監測站一報警,無人機立馬來打藥,水肥一體機自動澆地,旱澇都不怕。多虧了智慧農田的普及,村民們身上負擔輕了,也就有了閑情逸致跑來桃花塢消遣。
“硒”望無限好麥浪也逍遙
聊到葉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葉縣首任“縣令”葉公“好龍”的典故。這份歷史的沉淀,如今被現代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葉縣,這片得天獨厚的土地,近年來以其富硒小麥聞名。
“今年種植了12萬畝的富硒小麥,每斤收購價都高于一般小麥市場價三毛到五毛。”平頂山金創富硒小麥產業園總經理劉瞻解說。這些富硒小麥不僅品質上乘,更因其獨特的健康價值而備受青睞。透過窗口,看富硒面粉在機器里“變身”,從亮白的掛面,到勁道的酸湯面葉,再到添加了羊肚菌粉的高端制品,每一款都貼著“富硒” 標簽。麥浪滾滾,不僅是豐收的景象,更是葉縣人民奔向“硒”望生活的生動寫照。
據悉,葉縣已建成68 萬畝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基地,在富硒產業的帶動下,農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為鄉村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這樣“玩轉”鄉村自治
“今年五一,咱們田莊鄉康臺村一天就接待了1.6萬的游客。”在沒有資金支持的情況下,葉縣田莊鄉黨委書記蘭豐蕊和村黨支部書記康躍民帶領村民“擼起袖子自己干”,結果呢,這村子不僅沒“趴窩”,反而火得一塌糊涂。村民自己出資湊了210余萬元,硬是“摳”出了32個微景觀。小橋流水,干凈整潔,活脫脫一副江南水鄉的模樣,讓人看了直呼“康臺村,你是有點江南風情的”。
村內66歲的居民陳梅蘭大娘分享道,“村子治理好了,在門口支個小攤,到了周末多的時候能掙個六七百塊錢,兒子兒媳都從城里回來了。”曾經青壯勞動力都在城里打工,留她一個老人在康臺村,現在孩子們從城里回到鄉下,這簡直是現實版的“家有金礦”,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蘭豐蕊分享說:“村民成了主人翁,日子能不紅火?”康臺村的故事告訴我們,鄉村振興,有時候真不需要“喂飯”,給個“碗”和“方向”,村民就能自己“開席”。
夕陽西下,硒麥小鎮的“麥田夜未央” 活動開場了,民謠與蛙鳴共鳴;康臺村的夜市里,烤串香混著歡笑聲;產業園的貨車正滿載富硒面葉駛向全國…… 葉縣的和美鄉村,正以 “糧穩、業興、村美、民歡” 的模樣,在希望的田野上續寫新篇。(記者 趙檬 實習生 程小純)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263-35991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